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2 题号:9655781

材料 抗战前的中国乡村,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结合,构成了乡村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1941年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根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陆续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别是与工农劳动大众密切联系起来”,到1942年,敌后根据地开始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

由此,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

——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战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材料   宋朝实行募兵制,宋太祖说:“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盖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所以经常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但在兵源缺乏时,也往往强行抓夫充军,或将健壮的罪犯刺配当兵,应募的壮丁先检阅他们的身材,再检查他们的跑跳技术和视力。检验合格后分配编入各等禁军,不够禁军标准的收充厢军、禁军、厢军都在脸上刻字,以防逃亡。在军营各级官兵之间有严格的隶属关系,兵士对上有若有冒犯,便须处死或流放。兵士逃亡,则处以严刑。

宋朝对各级兵士每年或不定期地实行选拔,选拔厢军中的优秀者升入禁军,禁军中的优秀者依次升入禁军中的上军,最优秀者可升为皇帝的护卫军。对不合格的兵士则降低军种和军级,禁军的俸禄最为优厚,兵士的正俸包括料钱、月粮和春冬衣服等名目,逢朝典还有大小恩赐,戍边的兵士加给银鞋钱、薪水钱、给装钱等。厢军的待遇一般较为微薄.

                                一一摘自张色之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兵役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兵役制度的影响。
2020-09-15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代南面官系统是辽朝管理以燕云十六州为主的权力机关。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代,北方中原地区割据势力相互混战,大量汉人逃入契丹活动的地区。耶律阿保机十分重视这股力量,他任命契丹贵族专门管理契丹各部事务,同时也仿照唐、五代设置了政事令、左尚书、右尚书等,管理汉人事务。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辽政权境内南北双方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文化诸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和明显的差距。邓律德光在接管燕云地区时体会到抢掠、屠掳只能导致民众激烈反抗,这就要求契丹统治者拉拢汉族地主阶级共同统治燕云地区。鉴于此,辽太宗在燕云十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选用汉族地主和契丹贵族担任各级机构中的官员,并下诏—“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尊重旧有的封建官制礼仪。

——摘编自何天明《辽代南面官探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代实施南面官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代推行南面官制度的概况和实质。
2021-04-12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扶贫开发。19861993年,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把扶贫与开发结合起来,即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1994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基础上贯彻和执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持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贯彻和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整理自人民日报《中国扶贫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意义。
2021-04-27更新 | 1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