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汽开区小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 八年级 期中 2023-10-05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阴阳上去传递音律和谐,点横撇     )呈现精妙组合,含英咀华彰显意蕴无尽。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创作文学作品,婉转和谐,节奏鲜明,意趣无限,美感无穷【甲】书法大师们借此特点创作书法作品,笔走龙蛇,跌宕有致,铁书银钩,冠绝古今。汉字之美经得起咀嚼品味,细细欣赏。一个字,便可用等不同字来描述。仔细揣摩,便会衍生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层的陶醉和美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让这个东方魔块释放出更为灿烂而厚重的美,切不可让最美的声音戛然而正,销声匿迹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点横撇nà(     )       (2)然而止(     )
2.上文【甲】处,应填入标点的正确选项是(     
A.,B.。C.;D.……
3.对上文语段中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咀嚼”在句中是“用牙齿磨碎食物”的意思。
B.“观、视、望、瞰、瞧、瞅、瞄、瞥、觑、窥”等虽然都是“看”的意思,但是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比如“瞰”专指从高往下看,俯视的意思。
C.“衍生”在句中是“演变发生”的意思。
D.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阴阳上去”中的“上”读shǎng。
B.“传递、彰显、揣摩、灿烂”文中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C.“音律和谐”与“意趣无限”短语类型相同。
D.“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让这个“东方魔块”释放出更为灿烂而厚重的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23-10-03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汽开区小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5. 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蒹葭萋萋,______。(《蒹葭》)
(3)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石壕吏》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卖炭翁》中表现出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反常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023-10-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汽开区小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B.大道之行也       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义:宽阔的道路
C.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D.女有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原处
7.根据选文,请分别写出出自【甲】文和【乙】文的一个成语
【甲】______       【乙】______
8.【甲】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
2023-10-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汽开区小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哭马

司马迁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大牢,奉为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令葬之于人腹肠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棺椁(guǒ):套棺。②文梓:有纹理的梓树。③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④穿圹(kuàng):摭墓穴,挖坟坑。⑤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9.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11.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为什么还能进谏成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2023-10-03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汽开区小区域共同体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选文有删改)

12.请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13.第②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语“目前”能否删除?为什么?
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这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间补读未完书

肖复兴

①田增科老师到澳洲去了。这是他第三次去。我隐隐地感到,这一次,他大概不会回来了。他的几个孩子都在国外,国内已经没有他的亲人了,孩子们执意要接老两口出去,尽尽孝心。

②我忽然觉得一下子非常落寞。在偌大的北京,田老师是我唯一的亲戚。我和他交往了四十多年了,过了我人生的一半,也过了田老师人生的大半。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酒一样,浓郁芬芳醉人。

③我在汇文中学上初三,田老师教我语文。那时,我十五岁,田老师刚大学毕业,我们开始了这长达三十七年的交往。这中间,是他帮助我修改了我的一篇作文,并亲自推荐参加了北京市少年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那是我的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我会那样迷恋上文学吗?我今天的道路会不会发生变化?我有时这样想,便十分感谢田老师。我永远难忘他将我的那篇作文塞进信封,投递进学校门前的绿色信筒里的情景;我也永远难忘当我的这篇文章被印进书中,他将那喷发着油墨清香的书递给我手中时比我还要激动的情景。那是一个细雨飘洒的黄昏。

④这中间,还横躺着一个“文化大革命”,有段时间,我和田老师疏远了。可是,在我即将出发到北大荒插队时,田老师却出现在我的前面。在那些天远路长、心折魂断的日子里,田老师常有信来,一直劝我无论什么样艰苦的条件下千万不要放下笔和书。在那文化凋零的季节,他千方百计为我买了一套《水浒》和一套《三国演义》,在我从北大荒回家探亲假期结束要回北大荒的前夕,赶到我家把书送来。那一晚,偏巧我去和同学们话别没有在家,徒留下桌上一杯已经放凉的茶和漫天的繁星闪烁。

⑤这中间,我和田老师先后结婚生子,先后为老人送终。在那段一根扁担挑着老少两头的艰辛日子里,我待业在家没有工作,他鼓励我别灰心,并送我他的《人间词话》《红楼梦》等书,还送我一个笔记本,劝我再苦再难,读书是必要的,要相信乾坤有限、时序有心,要相信艺不压身,学问终有用时。

⑥这中间,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他看后觉得不错,亲自骑上自行车跑到报社替我送到编辑的手中,并郑重地推荐给人家的。那篇文章,他至今保留如初,并保留着我中学的作文本。

⑦这中间,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特意约我来写序言,我说:“这本书中的这些篇章并不是为文而文,而是一位老教师在和年轻的你坦率真挚地谈心。悠悠读来,我仿佛又回到校园,重温坐在教室里听田老师讲课时那一片温馨,它曾伴我度过少年而渐渐长大。”

⑧这中间,我和田老师一样,做上了中学和大学的老师。我刚刚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田老师都曾经骑着自行车到学校专门听我讲课。我教书的学生在郊区,比较远,但他还是早早就到了。听他的学生要给更为年轻的学生讲课了,他的心情有些激动。田老师走进校园,我看到许多学生趴在教室的窗前好奇地看,那一次,他回家迷了路,兜了好半天的圈子才回到家。

⑨还有一次,他到我教书的中央戏剧学院来听我讲课,我讲朱自清的《背影》,下课后,他告诉我读错了一个字,另外除了应该结合朱自清先生的自身经历,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会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些。我送他一直到学院门口,看着他骑上车在冬天的风中远去,一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为止,我才发现自己手中拿着的正是朱自清的《背影》。

⑩四十多年的岁月就这样如水长逝。可以说,我和田老师这四十多年的交往,是读书写书和教书的交往,清淡如水,却也清澈如水,由书滋润着情感,又由情感滋润着书,便也格外湿润而清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保持这么多年的友情的。我和田老师的感情这样平淡又长久地保持着,彼此都感到那情感中因有岁月的沉淀而那样沉甸甸。在春节老北京人讲究亲戚之间互相看望的礼节里,我唯一要看望的就是田老师一个人。

一晃,春节将要来临。田老师却到澳洲去了,而且不会再回来了。春节,我将无处可去。

我想起前年的春节,田老师特意给我寄来一封信,信中夹有一张他在女儿家中门前照的照片,照片后面有田老师抄的一句清诗:“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一下子,遥远的澳洲变得近在咫尺,田老师又像坐在我的身边了。而且,那时总想这个春节田老师不在,下一个春节他是要回来的。毕竟还想着那么多要读的未完的书。

可是,这一次,田老师不会再回来了。他早早寄给我一张贺卡,贺卡上印着积雪覆盖的原野。接到贺卡那天,北京正纷纷扬扬飘飞着冬天以来最大的雪花。

(选自《肖复兴散文精选》)

15.请将下面句子改成陈述句。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我会那样迷恋上文学吗?
16.文章写了“我”与田老师读书、写书和教书的往事。阅读文章第④—⑨段,请概括出其他事件。
(1)
(2)
(3)年轻时,“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由田老师力荐,并保留至今。
(4)田老师出版第一本书,约“我”为他写序言。
(5)
(6)
17.下列对标题“花间补读未完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田老师鼓励我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没有读过的书都读一遍。
B.田老师一生经历坎坷,告诫我多读书才能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C.我与田老师因书结缘,我们一路坚持读书,情谊深厚而芬芳满怀。
D.我对田老师的付出感激不尽,用自己的勤勉读书来回报老师,一路花香。
18.文章第①⑪⑬段中的三处画线句,一而再,再而三地写田老师“不会再回来了”,其作用何在?
19.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田老师的人物形象。
2023-04-24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