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4-15 4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宽(weì)       静(tián)       人情故(shì)       天衣无(fèng)
B.家(juàn)       皱(zhě)       复始(ér)       一切(kōng)
C.杂(róng)       (zào)       大彻大(wù)       石烂(kū)
D.裂(guī)       默(jiān)       草长飞(yīng)       然而止(jiá)
2024-04-1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      伟大事业。一代代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      的伟大成就,      培育和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我国航天工作者以载人航天精神为动力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不断贡献着中国力量。

A.引导   举世瞩目      本源
B.引领   举世瞩目      源泉
C.引领   闻名遐迩      本源
D.引导   闻名遐迩      源泉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角色。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吝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①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简洁流畅,脍炙人口。②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情有独钟,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③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这首词所描绘的美景被誉为景殊的代表作之一。④即便歇脚在电线上,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嘹亮悠杨的春曲。⑤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象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

A.“歌咏”是动词,“把”是介词,“吝惜笔墨”“精粹之作”是偏正短语。
B.⑤句中画直线句子的主干是“燕子是风景”。
C.③句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应删掉“所描绘的美景”。
D.将选文①~⑤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②③⑤④。
2024-04-15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贺敬之的《回延安》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于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本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与波军作战受伤病愈后,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他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
2024-04-15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在察看突击修路工地时,望着飞舞的铁锹,望着弯腰紧张劳动的人群,自豪地说:“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1)“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筑路这一情节中选取一例,证明参与此工作的保尔也是“无价之宝”。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6. 古诗文默写。
(1)一日不见,____________。(《诗经·郑风》)
(2)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便要还家,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微君之躬,____________?(《诗经·邶风》)
(5)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中人!(用《桃花源记》中的句子作答)
2024-04-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7.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释】①淇上:淇水,水名,在河南北部。②祖帐:即饯别。
对下面这两首诗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用夸张、对偶的修辞,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写得昂扬乐观,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成为千古名句。
C.《淇上送赵仙舟》作者借凄清之景,通过“哭泣”“伫立”等细节,表现作者的伤感、不舍之情。
D.两首诗同为送别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落寞,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的伤感和不舍之意。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乌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伏:同“服”,信服。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有光              柳絮因风起(《咏雪》)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引凄异(《三峡》)
C.众所服              天子动(《周亚夫军细柳》)
D.愿来就得否              居天下之广(《富贵不能淫》)
9.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11.(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老人,其作用是______;这两篇选文中都寄托了作者______的社会理想。
2024-04-1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业内定义: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依据该定义,业内将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材料二】

【材料三】

①近期,一些地方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就预制菜进校园采访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

②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长期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实施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等制度规定,不断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管理。

③食品安全法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④这位负责人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十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家长期望孩子在学校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摘自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材料四】

如果不好吃,不管是不是预制菜,我都不买账。如果预制菜执行了更高标准的餐饮安全或者更严格的食材用料,口味也很好吃,那我很乐意。

——家住上海的燕女士

对预制菜企业而言,好吃决定它能走多高,安全决定它能走多远。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应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加强对预制菜行业的引导和监管,让预制菜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健康菜品、安全菜品、美味菜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程力

(选自《人民日报》)

12.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预制菜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经预加工预烹调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B.2019-2026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4年以后市场规模开始缩小。
C.教育部先后制定实施一系列制度规定,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管理。
D.学校和供餐单位都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
13.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新闻的主要内容。
14.上海某学校班级组织同学、家长、专家座谈,讨论“预制菜进校园”问题。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补全下面发言。
家长同意的理由:_________
小明同意的理由:好吃很重要啊,如果可以考虑像便利店那样,提供一些饭团、小吃之类的食品供我们选择,我乐意。
我不赞成的理由:_________
专家观点:对预制菜企业而言,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加强对预制菜行业的引导和监管。
2024-04-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白月光

陈建明

①我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里穿梭。

②很多年以前,也是这样的月夜,天际的晨星已寥落,那一抹冷月却迟迟不肯沉坠。初秋的夜晚有几分凉意。鸡叫头遍,父亲和母亲便已起床,窸窸牢地在屋里收拾行囊,生火做饭。他们生怕吵醒了我,蹑手蹑脚地,直到鸡叫三遍的时候才叫我起床吃饭。

③天边晨星摇摇欲坠,夜色还未褪,早就租好的三轮车已经突突地等候在院子里了。三轮车的车厢有点高,母亲先上去了,伸出手来想要拉我,父亲却早已经在底下稳稳地将我托起,有如托起一轮初升的太阳般郑重,又似托着天边的明月般珍爱万分。此时,月儿斜斜地挂在遥远的天际,车厢里,父亲隐没在黑暗当中的脸,看不清悲喜,瞧不见离愁别恨。也罢,这样就不用互相直视,也不用拼命忍住眼中的泪水。转瞬间,天已经大亮,异乡的土地已经越来越清晰,父母黑暗当中的脸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苍老。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父母那一次月下送我离开故乡的场景,成了岁月模糊里刻骨铭心的一幕,从那一刻起,家乡已成故土,灵魂从此踏上了漂泊无依的旅程。

⑤后来的岁月里,常常有这样的夜晚,有月亮的晚上,忍不住披衣而起,跟拉着鞋,蹑行于宽阔的庭院里。院子四周有许多桂树,疏影重重,月亮的光辉透过树荫,洒落在庭院里。一阵风吹过,有馥郁的花香袭来,才恍然想起,竟然已近中秋,连桂树都迫不及待地含苞待放了。院子里静悄悄的,月儿在头顶上默默地陪伴着我,洒下一路清辉。我沐浴在月亮的光华里,不忍喧哗,只好将心事悄悄地踩进光影里,直寄天边的明月。此时此刻,忽然无比思念远方的父亲。

⑥那时,父亲已年过六旬,已抡不动锄头与斧子,却仍不肯弃掉家中的那一亩几分地。姐妹们几次三番地劝说,终于有一次劝动了父亲。那是小妹远嫁江苏,邀请父亲和我们前往观礼。恰逢中秋,全家大小齐齐整整地在一起欢度中秋佳节。那次江苏之行很是热闹畅意。

⑦小妹结婚,父亲送走了最小的一个女儿,一如当年送我出远门求学般,父亲既欣慰又难过。回程时,妹妹领着夫婿家人到车站送行。月儿高挂,有如送客般,皎洁明亮,依依不舍地相伴相随。火车开动了,父亲鼻尖紧贴着车窗,努力挥舞着胳膊,朝着月台上的小妹告别。月华如水般照耀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⑧半夜时分,车厢里其他人都入睡了,父亲还坐在窗前久久难以入眠。我爬起来,陪着父亲默默地对坐着,看天上的月亮。为了打破这良久的沉寂和尴尬,我开始没话找话,爸,为啥人们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父亲被我难住了。我又说:爸,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吗?每次有月光的时候,我们总是在那个大晒谷坪里玩游戏、捉迷藏,听大人讲白话。有一首儿歌到现在我还记得:月光光,射光光。挑担水,起学堂。学堂后面一眼塘。放个草鱼扁担长,放个鲤鱼门板宽。父亲被我突然萌生的童心给逗乐了。

⑨那天夜里在火车上陪父亲赏月、聊天的场景,成了与父亲相处的最后时光里难忘的温馨回忆。从此以后,一家人天南海北,总是很难聚齐到一起。小时候,父亲将我们当成掌上明珠,而如今,他已步入暮年,我们却成了父亲难以触及的白月光

⑩其实,我多想回到过去,在某一个有月亮的晚上,一家人一齐聚在那宽广的坪里,分食一个月饼,讲讲故事、玩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累了吹吹风,仰头看看天,看看月亮。远处传来孩子的哼唱:月光光,射光光。挑担水,起学堂。学堂后面一眼塘……

⑪彼时,老屋还在,父母未老,时光未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月光”下的往事。
1______→父亲车站挥别小女儿,忧伤弥漫→2______
1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父亲却早已经在底下稳稳地将我托起,有如托起一轮初升的太阳般郑重,又似托着天边的明月般珍爱万分。
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沐浴在月亮的光华里,不忍喧哗,只好将心事悄悄地踩进光影里,直寄天边的明月。
18.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中画直线的句子。
火车开动了,父亲鼻尖紧贴着车窗,努力挥舞着胳膊,朝着月台上的小妹告别。
19.朱自清《背影》一文反复出现“背影”,寄托了作者的情思。本文“月亮”在文中也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2024-04-1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机械蜜蜂能代蜜蜂授粉?

刘毅元

①提起蜜蜂,我们就会想到那个在万花丛中勤劳的小身影。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75%的农作物,包括苹果、胡萝卜、咖啡豆和坚果等在内,都需要授粉。其中,一些植物可以完成自花授粉,而更多的植物则主要依靠蜜蜂或其他昆虫的帮助来完成异花授粉。然而,由于杀虫剂的滥用、野生栖息地被破坏,近期的调查发现,40%的传粉者物种已濒临灭绝。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于是,机械蜜蜂应运而生。

机械蜜蜂的发明源于多年前的无心插柳。十年前,日本化学家都英次郎研制了一种像发蜡一样黏稠的离子液体凝胶,希望它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以便应用于电池中。但这种凝胶的性能并没有他希望的那么好,所以他把它放在一个没有盖的瓶子里,放到抽屉中就忘记了。几年后,他惊讶地发现这一凝胶仍然保存完好,并且,当这种凝胶掉到地板上时粘起了些许灰尘,都英次郎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收集花粉颗粒的好材料。因为这种凝胶具有良好的带电特性,因此可以成为模拟蜜蜂传递花粉的理想对象。

③接下来,他选中了一架小型的四螺旋桨无人机作为在花朵间来去自如的媒介,又将一个由马鬃毛制成的小刷子放在该装置的底部,然后将刷子浸入凝胶中。这样,机械蜜蜂就制作完成了。

④下一步自然就是对机械蜜蜂进行模拟蜜蜂授粉测试,测试对象是粉红色的日本百合。只见机械蜜蜂在遥控器的控制下,以轻盈的姿态在花朵上降落或起飞,柔软、灵活的毛发都不会损坏花蕊。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在花朵中看到了花粉管的生长,即意味着机械蜜蜂成功完成授粉任务。

机械蜜蜂是否能够取代蜜蜂,或者至少是能够替蜜蜂分担一部分工作呢?有些科学家表示,对于解决昆虫授粉问题,它可能并不会根本解决。

⑥首先,是成本问题。我们只要简单地对比一下数据:如果每只工蜂每天可以采大约1000朵花,我们为3万只工蜂提供了一个蜂房,大概需要支付150美元,如果蜜蜂在那片树林里工作了2周,那成本算下来就是每只蜜蜂每天只需0.035美分;而在那个实验中光一架无人机就得花费100美元。显然,如果要实现大规模的机器授粉,目前的成本基本是无法承受的。

⑦其次,由于无人机是通过遥控的,也就是说每一架无人机还需要一个人来引导它的飞行,这对于扩大授粉规模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当然,科学家们表示,随着研究的深入,无人机有可能在某天学会独立飞行,使用GPS、高分辨率摄像机和人工智能来自主导航和给农作物授粉,但这样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成本。

⑧最后,授粉质量也不一定尽如人意。植物与授粉的昆虫,已经一起进化了上亿年。显然,面对更小更复杂的花卉结构,无人机如果不设计得更加轻巧和灵活,就很可能会对花朵造成损伤。传粉者已经进化出了处理不同种类的花朵的能力,而机器如果要做到这一点,显然还需要时间。

⑨所以,机械蜜蜂是一种尝试,距离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多的障碍。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采取行动来保护和提高蜜蜂的数量。希望永远不需要用机械蜜蜂来代替蜜蜂。

(选自网络,有删改)

20.请简析本文题目的妙处。
21.第①段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22.第④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阅读⑤~⑧段,填写空格,理清说明思路。

2024-04-1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总有一些风光值得品味……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5. 风,把春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人们,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命,于是有了舍生取义……

请以“传递”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4-04-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名著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字形
20.94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30.85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病句辨析与修改  衔接与排序
40.85文学常识综合  名著导读
二、名著阅读
50.65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6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诗歌鉴赏
70.65王勃(650-675)  王维(701-761)  诗  词句赏析  表现手法  情感主旨
五、文言文阅读
8-110.65山水游记类  小说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2-140.65非连续性文本
15-190.65散文
20-230.65说明文
七、作文
240.65半命题作文
250.65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