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8-01-03 26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____________,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默写王之涣《凉州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1-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真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      )世事       (      )       (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课外积累,根据《格列佛游记》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1)~(2)。

我见到的第一个人样子枯瘦,双手和脸黑得就象刚刚被烟熏过一样,头发胡子一把长,衣衫褴褛,有几处都被火烤糊了,他的外衣、衬衫和皮肤全是一种颜色。八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一项设计……

我还到了数学学校,那里的先生用一种我们欧洲人很难想象的方法教他们的学生。不过到现在为止还不见有什么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墨水的成分有错误,另一方面也因为小孩子们顽劣不驯,这么大的药片吃下去总觉得太恶心,所以常常是偷偷地跑到一边,不等药性发作,就朝天把它吐了出来。他们也不听劝告,不愿像处方上要求的那样等待那么长时间不吃东西。                                                                         


(1)上面文字是格列佛在离开哪个国家后在什么地方所参观到的情景?文中所提到的“八年来他一直在从事一项设计”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在数学学校里,看到那里老师用“我们欧洲人很难想象的方法”在教学生数学,请你说说这是种什么样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1-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4. 语文综合性学习。①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新浪网和有关基金会共同发生一项公益活动——书香飘飘公益助学项目,②旨在通过捐课外书建立书香飘飘图书馆,③帮助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开拓视野、增长见识,④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用书籍放飞梦想。       
(1)句中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句中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________________互换。       
(3)请你为他们这项活动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杯装奶茶开创者,香飘飘奶茶,一年销售七亿只,围绕地球两圈。这是香飘飘奶茶的广告词,你觉得这则广告词好不好,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点评一下这则广告,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5.第①段中划线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6.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7.本文②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8.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⑧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⑨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⑩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锺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0.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请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2)如何理解第⑩段中加点词“俗气”?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是 (        
A.第①段描写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以恶劣的生长环境突出枣树的生命力顽强。
B.第②段写出了不同的人们见到枣子的相同的表现,突出了金秋到来时枣子的美好和诱人,为下文年轻后生扔石打枣和我们攀崖摘枣作铺垫。
C.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同时也表达了“小伙子”以及作者对枣树的无奈和厌恶之情。
D.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又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3.比较第⑩段与链接材料,说说两位作者分别从“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和“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禅的世界”里感悟到了什么?
【链接】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真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豁然开朗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
③杂然而前________
④泉香而酒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8.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抒发你的感情等。
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9-01-30更新 | 3542次组卷 | 7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变换句式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常见易错字  字义
三、名著阅读
30.4小说
四、综合性学习
40.4病句辨析与修改  文段综合  广告语
五、现代文阅读
5-90.4立论文
10-130.65散文
六、文言文阅读
14-170.4陶渊明(365-427)  欧阳修(1007-1072)  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七、作文
18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