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 七年级 期中 2019-05-16 511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yán)     (shà)          (zēnɡ)恶        痛绝(wù)
B.咀(jué)          (ɡēnɡ)   妒(jí)        苛捐杂(shùi)
C.欺(wǔ)       补(jiào)        古(ɡèn)     不可捉(mō)
D.午(shǎnɡ)       红(yān)       (dì)             锋芒毕(lòu)
2019-05-16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选出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A.警报迭起        马革裹尸        一反即往        晴天霹雳
B.慷慨淋漓        妇孺皆知        九曲连环        鞠躬尽粹
C.锲而不舍        铤而走险        群蚁排衙        迥然不同
D.酣然入梦        气冲斗牛        大厅广众        目不窥园
2019-05-16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B.春晚过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的真相仍是扑朔迷离
C.他嘴上虽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2019-05-1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小李现在还没到,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2019-05-16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语法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如“他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只”是副词 。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你听见了没有?”(“喂”是叹词,表示呼唤。)
2019-05-16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6. 下列关于阅读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下列有关虎妞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是:虎妞假装怀孕→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虎妞“下嫁”祥子→虎妞掏钱买车。
B.《骆驼祥子》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如泼辣狡诈的虎妞,温柔善良的小福子,善解人意的杨太太,宽容大度的曹太太等,她们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成为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C.“祥子与车”是贯穿《骆驼祥子》整部作品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作品重点写了祥子的“三起三落”,表现了这一悲剧人物的悲惨命运。
D.《骆驼祥子》的作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市民口语,通俗朴素,亲切自然,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2019-05-16更新 | 6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⑤②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⑤③②
2017-09-27更新 | 5933次组卷 | 57卷引用:湖南省武冈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8.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 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古人常在诗中表达思乡思亲的感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岑参则在《逢入京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2019-05-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鼓;扉,门。⑥絮:棉花。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之久而不去。(              )
②无他,但手熟(              )
③有乔山人者弹琴。(              )
得异人传授。(              )
10.翻译下列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11.甲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12.请结合乙文内容分析乔山人“善弹琴”这一特点,在选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2019-05-1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老王》(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13.选文⑤、⑥段中分别写了老王与我们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从这两件事上可以看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14.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5.你对第⑥段中加点词“烦”是如何理解的?
16.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散文《老王》写于文革之后,作者杨绛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讴歌了人性之美。
B.“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中“当然”一词含有理所应该的意味,表明我们之前对老王的帮助是诚心诚意的,并不求回报,更不想借此占便宜。
C.第①段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其实暗含深意,既交代了我与老王之间的身份差异,又展现了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
D.选文开头几节从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寒微的生活状态,目的只是为了表现老王的不幸人生。
2019-05-07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细水长流》,完成后面小题

细水长流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17.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19.品味下句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20.请分析一下题目“细水长流”有哪些作用?
21.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2019-05-1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不少于150字。
要求: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2、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
2019-05-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3. 作文:   

同学们,还记得作家莫顿·亨特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总结出的战胜困难的方法吗?在人生路上,我们要学会把大的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困难,然后认认真真地去一个个解决这些困难,不要被最终的目标所吓倒,要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最终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从中有什么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呢?


请把“战胜      ”的题目补充完整,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生动地记叙你“战胜      ”的经历,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或阐明你从中受到的启迪。
要求:1、写出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2、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及师生的真实姓名;3、要有至少一处细节或场面描写。
2019-05-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9-12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40.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4文学常识综合  词类(词性)
60.4文学常识综合
7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二、名句名篇默写
8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文言文阅读
9-120.4欧阳修(1007-1072)  日常生活类
四、现代文阅读
13-160.4散文
17-210.4散文
五、作文
220.4哲理与生活
23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