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南 八年级 期中 2020-05-09 10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潺chán          水fú            xǐng            辈háng
B.偏僻piān pì        脑畔nǎo bàn       眼眶yǎn kuāng       闭塞bì sè
C.冗杂rǒng zá        然而止gá        斡旋wò xuán          两栖liǎng xī
D.沼泽zhǎo zhé       腐蚀fǔ shí        龟裂jūn liè          神迷xuán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次第       撺掇       屹立       人情事故
B.枯燥       褶皱       朦胧       消声匿迹
C.帷幕       喧腾       嘱咐       草长莺飞
D.燎原       羁绊       迁徒       目空一切
2020-05-09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3.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音乐放到一半突然戛然而止
C.最美的是梅溪湖的春天,草长莺飞,走进梅溪湖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
D.孩子们精彩的艺术表演,令在场的观众叹为观止
选择题 | 较难(0.4)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青年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
B.要想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坚守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方法之一。
C.《大江大河》刻画了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等人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故事。
D.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2020-05-05更新 | 96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⑤②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⑤③②
2017-09-27更新 | 5933次组卷 | 57卷引用:湖南省武冈市第三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6.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挂香袋,喝菊花酒的习俗。
B.除夕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有吃年饭,守岁,拜年的习俗,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谓之“闹元宵”。
C.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打春”,有吃春饼的习俗。
D.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稻子快收,有芒的麦子可种”。
2020-05-09更新 | 8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综合运用。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为了响应“珍惜自然资源”的主题,近日,某中学“倡导低碳生活”系列活动精彩上演,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各题。
(1)[提取信息]
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低碳”。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说穿了就是节能,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材料二:关于“低碳生活”关注度的调查(共120人)

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非常关注

39

33

关注

60

50

不太关注

9

7

不关注

12

10

(2)[活动形式]
为了让更多的人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两项活动。
活动一:播放视频,引领低碳风尚
活动二:发出倡议,激发低碳热情
活动三:        
活动四:        
(3)[精彩宣传]
“垃圾分类”是“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学校需要在校园的显要位置张贴一条倡导实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请你代拟一下。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难(0.4)
8. 古诗文默写填空。
(1)描写桃花源中人生活安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蒹葭》
(4)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气蒸云梦泽,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2020-05-05更新 | 4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烦恼与乐趣。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包括《谈读书》《谈作文》《谈人生与我》《谈情与理》《谈升学与选课》《谈未来》等。
D.《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2020-05-09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0. 阅读名著《傅雷家书》片段,回答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还能向谁去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跟头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有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这家书是傅雷寄给谁的?
(2)这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在信中是如何劝解的?
2020-05-05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古诗文阅读。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公元842年,北方回鹘族向南骚扰,北方边民流离失所,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特作此诗。②金河:泛指北方边地。③虏弦开:指北虏发动军事骚扰活动。④仙掌:长安城建有金铜仙人舒掌托起承露盘。仙掌指此。⑤长门:指长门宫,失宠者幽居的地方。⑥水多菰米岸莓苔: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的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本诗中的“早雁”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都有一样的特定含义,表达的都是相同的情感。
B.“惊飞四散哀”中的“惊、飞、哀”等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仙掌月明孤影过”一句中,“明月”与“孤影”两个意象互为映衬,写出了一种幽静与超然的意境,给人一种超脱凡尘的空明之感。
D.“岂逐春风一一回”中的“回”字是写大雁秋来春返。“岂”字暗示大雁无家可归。
E.本诗通篇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是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事。句句写实。
12.诗歌中的早雁比喻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0-05-09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梅直讲书

苏轼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梅直讲:梅尧臣,北宋诗人,曾任国子监直讲。本文为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②升斗之禄:微博的俸禄。③执事:指梅尧臣。④容:疏通关系。⑤属:通“嘱”。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有梅公者,从之/皆若空无所依《小石潭记》
B.其后壮/自以为大有所《孙权劝学》
C.天下之士,群于礼部/前狼止而后狼又《狼》
D.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心之《小石潭记》
14.下列选项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
A.全石为底《小石潭记》B.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C.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D.能径寸之木《核舟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2)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16.梅尧臣喜欢苏轼的文章的原因是什么?苏轼认为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快乐的事情?
2020-05-05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说明文阅读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宇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 宋代小学的要求是: “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可“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让人害怕。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街·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薄”“记过格”, 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薄”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 “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携》,有删改)

1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 “特优班”。
C.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一句中“最基本”删除后,原文意思发生了改变。
B.文章第③—⑥段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C.第④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
D.先介绍古代私塾教育在对学生读写能力和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是按时间顺序来介绍的。
19.请你根据上文有关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

“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这段话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2)比较古代私塾中老师与现代老师对待犯错学生的不同态度,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受。
2019-02-09更新 | 382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记叙文阅读。

父亲的请帖

(1)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2)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3)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4)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5)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6)“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7)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8)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9)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怎么办?”

(10)“他点不点头根本没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11)“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12)“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13)“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

(14)“那我回家,”我不忍了,“他肯吗?”

(15)“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吐口。”

(16)“可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17)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

(18)“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19)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不知父亲看到会怎样。总之一定不会高兴吧。不过,我也算是尽力而为了。我自我安慰着。

(20)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表示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的梦想,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21)婚期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地发现我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22)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

(23)“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24)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个我最熟悉的方向——我的家。

(25)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26)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27)“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28)“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29)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

(30)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20.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父亲的表现“我”的表现
第一次领男友回家________
与母亲商量婚事还是不松口____
结婚日主动回家____真正了解了父爱

2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叙述了从“我”和父亲争吵而离家到被父亲感动而主动回家的过程。
B.从文章开头段“圣旨”“龙颜”等词语可以看出父亲独断、专横的性格。
C.由于“我”的冲动,激化了父女矛盾,“我”为此一直深深自责,并想尽办法弥补。
D.父女矛盾的解决,母亲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她的努力下,父亲终于发话让“我”回家。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写出了父亲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出对女儿的爱。
23.文章标题“父亲的请帖”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就如何“真正理解父母的爱”谈谈看法。

【链接材料】史铁生在双腿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母亲默默承受着,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儿子的心灵创伤;胡适小时候说了句“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了他一顿后,又心痛地舔儿子的病眼;林海英在小时候的一个下雨天“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去上学,她爸爸多次叫起未果,便抄起鸡毛掸子抽打女儿。后来又亲自给女儿送花夹袄到学校;朱自清在与父亲存在隔阂,“不相见已二十余年”时,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后来还主动给儿子写信。

2020-05-09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4易误读常见字
20.65常见易错字
30.4成语和熟语
40.4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5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60.4文化常识综合  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
90.65《傅雷家书》  其他名著
二、综合性学习
70.65文段综合  宣传标语
三、名句名篇默写
80.4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名著阅读
100.65《傅雷家书》
五、诗歌鉴赏
11-120.4杜牧(803-853)  诗
六、文言文阅读
13-160.65苏轼(1037-1101)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议论说理类课外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7-1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杂文
20-230.4散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