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内蒙古 九年级 一模 2020-04-08 3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xiá)   (chù) 新    追(shuò)     (pàn)
B.斑(lán)      (nüè)待   (jī) 首       (chuò)
C.(piān)然   (jué)择     商(zhuó)     (dì)
D.(liáo)望    (chóu)怅     (dú)        (huǐ)
2020-04-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的风雨历程,这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B.科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潜心钻研,心无旁骛,取得了累累硕果。
C.五月的兴安岭上,杜鹃花漫山遍野,姹紫嫣红,赏花的人接踵而至
D.他是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人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他求教。
2020-04-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C.“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与滚的事迹感人泪下,催人奋进。
D.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2020-04-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⑤③①④②B.③①④⑤②C.②④③①⑤D.④③②①⑤
2023-10-03更新 | 435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5. 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
(2)________________,泪落沾我衣 。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       ( 杜牧《泊秦淮》)
(4)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5)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抓住三个部位,三种颜色,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成长的道路上,岁月匆匆,面对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礼记·虽有佳肴》);要懂得修身养性,常常反省自己,做到“__________”(《论语 学而》);要懂得奋斗不懈,自强不息,“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更要拥有“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的家国情怀。
2020-04-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6. 综合性学习
2020年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运会将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呼伦贝尔市为主赛场,届时全国各地的朋友将相聚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此三年五班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我了解   我宣传
(1)了解“十四冬”

2019年2月16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呼伦贝尔市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致辞,自治区副主席艾丽华致发布词。发布会介绍了“十四冬”宣传歌曲、宣传画,播放了宣传片,公布了“十四冬”形象大使、官方网站,举行了市场开发合作伙伴签约仪式,并为“十四冬”倒计时一周年揭牌。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并把消息分享给同学们。
(2)解读“冬之韵”


上图是“十四冬” 会徽“冬之韵”,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会徽并说说你对其寓意的理解。(注:INMERMONCOLIA为黑色内蒙古自治区的英文,2020分别为蓝红黄绿颜色。)
a. 介绍会徽
b.寓意理解
(3)宣传“十四冬”
“冬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为了做好宣传, 吉祥物,宣传画,宣传歌曲,宣传口号都已公布,现在请你帮助社区拟一条宣传标语。
活动二:我介绍   我推荐
(1)风景这边独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呼伦贝尔作为旅游胜地,四季如画,13个旗市区风情各异,请你用小标题的形式推荐几处旅游景点或民风民俗。 (不少于2处)
例: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樟子松的世界        那达慕——草原儿女的盛会
(2)让蒙古族文化走红
“十四冬”召开期间,将有一台盛大晚会招待朋友们,请你推荐两种“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登上舞台。(不少于2项)
2020-04-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7.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完成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词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左传曹刿论战》节选)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商君列传》节选)


【注释】 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 修:设置 ④饬:谨慎、恭敬。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齐师 ___________       期年而有扈氏服___________
9.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肉食者谋       何陋B.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焉得为大丈夫乎
C.何        光先帝遗德D.忠之             于作文以记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11.请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标出两处)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12.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你对曹刿、夏后伯启这两个人物的认识。
2020-04-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

①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②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A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③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

④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⑤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B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⑥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⑦“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⑧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⑨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3.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 _________,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________”称号的作家。   
14.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5.第④段环境描写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 
16.请从下面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做赏析 。
A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B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17.原著中这一章的结尾这样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 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到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结合原文谈谈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本文节选自小说第十八章,接下来的一章中祥子的人生经历了更大的暴风雨,请结合下面材料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链接】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

2020-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筷子中的文化

朱启新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④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0.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0.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 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⑤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⑥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有删改)

19.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加点的“已知”一词,为什么?
20.简要说说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21.文章结尾处引用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有什么作用?
2020-04-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清白家风不染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

①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现。

②“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我们对待家风,同样需要像刘承光那样高悬心中、时时拂拭。珍视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家家户户的“清白家风”焕发感染力和生命力,就能为千千万万家庭带去和谐幸福,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坚实支撑。

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明末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社会的道德要求与价值坚守未变,传统家庭美德不应成为束之高阁的冰冷道理,让其潜移默化更多心灵,全社会都会充盈风清气正、和谐美好的正能量。

④家风关系党风和政风。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去年,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执意上交12万元的“特别”党费,笃定信仰令无数人钦佩,而他“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同样让人称赞。为避免和同患心脏病的大女儿混用药品,他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因为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得知外孙要到美国读书,他再三叮嘱“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爱党爱国、严守纪律、勤奋节俭,如此家风,不仅山高水长、光照后人,也让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沛。红色家风的精神富矿,为我们修身齐家指引清晰方向。

⑤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触动着社会风尚的共情。前段时间,扶贫干部杨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父亲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干”、提醒他“严守党纪国法”的微信聊天记录,让人们感受到共产党人家风的朴实无华。多年前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近日接受采访,谈到她平时教育孙儿,“见到路上的老婆婆老公公,要牵别人过马路,如果有人跌倒,就马上扶起来”。感人的言行,彰显出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

⑥“多亏你培养了我这样的性格,才能让我越发坚强”“您让我别灰心,让我注意身体,让我努力训练”“尽管你们忙于生意,也会教导我和兄长要珍惜当下”……近日,某网络平台发起“一封家书”节目,来自影视明星、奥运冠军、消防指战员等人的真挚家书,记录下对父母教诲的眷恋与感恩。重视家风建设,促进家庭和睦,新时代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必将为国家兴旺、民族复兴输入更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019年02月28日 《人民日报评论》 张 凡)

22.文章开头描写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一个擦拭家训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23.说一说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24.文章③-⑤段的论述顺序不能颠倒,请结合文章第②段说明理由。
25.请你谈一谈选文标题的作用。
2020-04-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6.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南飞的大雁是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雨季是对稚嫩无知的告别,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请以“告别”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0-04-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字形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衔接与排序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60.65文段综合  徽标类  宣传标语
四、诗歌鉴赏
70.65范仲淹(989-1052)  词
五、文言文阅读
8-120.65文言实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人物传记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3-180.65小说
19-210.65事物说明文
22-250.65杂文
七、作文
26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