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九年级 期末 2023-08-06 1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机(qì)       (zhuó)     微(xī)       风云(chà)
B.裂(cūn)     吸(shǔn)     (xù)     无声息(qiǎo)
C.免(huò)     (1ái)       妹(zǐ)       谆教导(xún)
D.逦(yí)       (jiè)        冰(jié)       呱坠地(gū)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中国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对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B.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草原,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一带一路”倡议把40多亿人连接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2023-08-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⑤③①④②B.③①④⑤②C.②④③①⑤D.④③②①⑤
2023-10-03更新 | 435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3届江苏扬州扬中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B.难道同学们不觉得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
C.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曾经嫌弃父母没本事、没眼界,意味着你已经走出了父母的局限。
D.每次来小陈烧饼店买烧饼的人都特别多,今天的队都要排到天边去了。
2023-08-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C.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D.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杀富济贫的豪举。
B.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李逵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有“及时雨”宋江、“一丈青”孙二娘、“母夜叉” 扈三娘等。
D.《水浒传》 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打祝家庄,林冲醉蒋门神,武松火并王伦等。
2020-01-22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7. 综合默写题。
(1) 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感时花溅泪,____。(杜甫《春望》)
(3) 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不应有恨,____。(苏轼《明月几时有》)
(5) 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6)请写一句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
2023-08-04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8. 在参加“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10年的创作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材料一、材料二的探究结果,不超过10个字。
(2)请以“奋斗”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写你的认识或感受。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鉴赏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署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什么画面,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10.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进亦忧,退亦忧____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
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
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
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心襟与强烈的责任感。
2023-08-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三校联盟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熬夜为何伤身

庄荣生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传统的作息习惯,但随着生活多元化,“夜猫子”一族却越来越多,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生命时报》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人有晚睡的习惯,近七成的人因此出现健康问题。
       ②熬夜为何伤身?人体内好像有一个钟表,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理节律”的现象。20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弗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揭开了其中的人体生命节律的奥秘。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③所有生命都受到生物钟的影响。日夜交替周期影响着你的唤醒水平、新陈代谢、心率、
       体温、激素水平等身体指标。各项生理活动大部分是在白天,通常是下午达到顶点,而在夜晚睡觉的时候降至谷底。夜晚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各种生理指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适宜安睡。
       ④因而,长期熬夜就倒了时差,破坏了人体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如果环境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理节律。比如,长途旅行会让我们感觉疲劳、嗜睡。而坐飞机跨时区旅行则会让我们感受到时差的痛苦反应。当你的身体告诉你现在是凌晨5点,但是当地时间却是上午10点的工作时间,身体就很容易出现不适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时差。
       ⑤其实,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稳定的生物钟具有各种作用。比如你每天都是早上六点起床,有一天你忘记了定闹钟,但是到了六点你还是会自动醒来。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会自动想起这件事来,这就是生物钟的作用。此外,生物钟还可有助于你在某一时间段维持某种工作或休息的状态,以及禁止你做某些事情等。因此,作息时间规律有助于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⑥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比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1℃以内。体温的异常升高或降低,以及长期失眠是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的征兆。
       ⑦生物钟是把双刃剑。人们需要反省自身具有怎样的生物钟现象,顺应自己的生理节律,发挥生物钟的有利作用。
12.第①自然段引入《生命时报》联合调查有什么作用?
13.请用短语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稳定的生物钟”所具有的几项功能。
14.以下是小明同学对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中“好像”一词作用的理解,请指出他的错误之处,并做出正确的分析。   
小明的理解:句中“好像”一词说明人体存在周期性节律还不确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永远的向阳花

郭鹏

①姥姥离开我20多年了。

②最后一次见姥姥是1994年的10月。当时到北京读大学才一个月,得知姥姥癌症已进入晚期,我焦急地请假一周赶回家探望。意想不到的是,我见到的姥姥面带微笑,之前听说的病痛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她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幸福而兴奋,我也硬是把眼泪憋进了肚子里。

③一周时间,姥姥和我天南地北地聊,回忆我小时候怎么调皮,怎么气她,有时候怎么懂事,哄她开心,还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那些日子里,我记得最清晰的是姥姥乐观豁达的话语:“人都得走,活得太长也受不了,我们不老你们怎么长大?我想得很开,这一辈子早年受不少苦,但孩子们孝顺,现在生活多好啊,很满足,很好。”她还说,等我回了学校,她就不在医院里受罪了,要回到农村家里,和我姥爷一起,叶落归根,心也就踏实了。

④最后分别的时刻,姥姥还在安慰我:“没事,大鹏,我身体感觉好多了,过一段时间学习不忙了你回来,我还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鸡蛋面疙瘩!”

⑤一个多月后,姥姥去世了,当时的告别成了永别。

⑥在我印象里,姥姥的一生像一株向阳花,给予他人的,永远都是温暖和希望。

⑦姥姥从小聪明善良,八九岁就开始伺候老人,30多岁时姥爷去世,她一个人照顾舅舅和妈妈,凭着一股坚忍豁达的劲儿,撑过困苦的年代,后来又靠种地纺棉花、养鸡卖鸡蛋供妈妈读完大学。

⑧我出生后,姥姥更是辛苦,父母忙于工作,全家的吃穿料理全靠姥姥一人忙活,70多岁了依然起早贪黑,从不知疲倦。当时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姥姥却从未让家人受冻挨饿,破旧的小屋里窗明几净,充满温馨,这都是姥姥的功劳。别人家主食都是在外面买,姥姥则自己动手蒸馒头擀面条,说每个馍每斤面条都能节约好几分钱。改善生活买点肉,姥姥也要先炼出大油用于平时炒菜,剩下的炖成大锅菜,多吃几天。全家人的衣服除了爸爸妈妈上班必须体面一些,我和姐姐的都要买大一点的,多穿一年,她自己则从不添置新衣服,说“老了,旧衣服缝缝补补就行了”。然而,苦难让她更知人情冷暖,邻居朋友的事情能帮的就帮,还尽量让别人接受得自然。

⑨记得有一家邻居孩子多,只有父亲工作,口粮不够吃。姥姥时不时让我们将刚做好的饭菜端过去,说是吃不完剩下的,还把我们姐弟的新衣服送给他们,说是小了,穿不下了。20世纪80年代,大家都是烧煤球取暖做饭,煤火炉烧起来很难,姥姥主动对左邻右舍说,大家都上班,谁回家看火灭了就来拿烧红的煤球。替别人着想已经成了姥姥的习惯。

⑩姥姥的言行不知不觉影响了我们几代人。妈妈上大学时,放寒假总是把师范院校发放的过年费拿出来,让更贫困的同学返乡,自己却留守在学校给大家清洗被褥;我们姐弟长大参加工作,姥姥常提醒我们在外要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所有人都要客气谦虚,吃亏是福。

⑪姥姥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对外孙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那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别人带去幸福,哪怕自己受点委屈。

⑫20多年过去了,姥姥依然像一朵向阳花,在我内心深处灿然绽放,时刻温暖着我。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12日15版)

15.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姥姥的一生像一株向阳花,给予他人的,永远都是温暖和希望”。请通读全文,概括姥姥在哪些方面给予他人“温暖和希望”。
16.仔细阅读第②段,回答下面问题。
(1)“我”得知姥姥病重赶回家探望,见面时却发现“姥姥面带微笑,之前听说的病痛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是为什么?
(2)“我也硬是把眼泪憋进了肚子里”中的“硬是”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17.第⑩段写妈妈上大学时帮助“更困难的同学”,有什么作用?
18.文章的标题是“永远的向阳花”,写的却是姥姥。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途上,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走过的足迹。我们走过童年,走过游戏;走过苦读,走过奋斗;走过成功,走过失败;走过温暖,走过冷漠;走过沙漠,走过草原;走过春走过秋,走过风走过雨……走过这些旅程,我们体验过快乐、悲伤,品尝过酸甜苦辣,有过彷徨、迷惘,也有过深深的思索。这些经历和思考,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在你走过的成长旅程中,有什么经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那时,你遇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如何“走”?怎样“过”?走过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思考?
要求:①以“走过     ”为题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易误读常见字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衔接与排序
40.85修辞手法
5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60.65文学常识综合  《水浒传》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8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提炼与概括
四、诗歌鉴赏
9-100.65
五、文言文阅读
110.65山水游记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2-14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事理说明文
15-180.4散文
七、作文
190.4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