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范仲淹(989-1052)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3686815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钱覆其口B.以残年余力
C.全石以为底D.扶苏以数谏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景象抒发览物之情。
B.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1)去还乡________       (2)予尝古仁人之心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物喜,不以己悲       水沃面
B.范仲淹二岁而             常读书
C.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予尝求古仁人             先天下忧而忧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选文第一段所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气势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壮观的特点。
B.甲文前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并未勉励到被贬的友人滕子京。
C.乙文中范仲淹从小生于忧患,却勤奋苦读,做官之后仍能克己奉公,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官。
D.甲、乙两文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5.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2024-03-25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必有/一代名世之臣D.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斯人(         )   ⑶海内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4.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
2019-12-22更新 | 1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侍制质:即王质,侍制是官名。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
(2)进亦忧
(3)斯人
(4)朝廷治朋党
(5)自陷朋党
2.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3.【甲】文中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不同在于:“____;”,【乙】文中王质抱病为范仲淹饯行的原因是:“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范仲淹是“贤者”的具体表现。
2021-01-28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