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6 题号:1419842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直:径直,直接。 ③君:皇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构(              )(2)或(              )(3)然(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2)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3.曾巩说:“公之乐,吾能言之。”请联系文本,分析“公之乐”的内涵。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干当滁州一镇,时文忠滁州。有书生为学子不行束脩,自往诣之,学子闭门不接。书生讼于向,向判其牒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先生既已自屈,弟子宁不少高?盍二物以收威,两辞而造狱!”书生不直向判,径持牒以见欧公。公一阅,大称其才,逐为之延誉奖进,成就美名,卒为闻人。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三班奉职:低级武阶官名。②干当:管理。③束脩(xiū):指交学费入学。④牒:诉讼文书。⑤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此八字为《礼记·曲礼》之文,谓依据礼法,弟子应登师门求教,为师者则不应往弟子家授学。⑥少高:对老师怠慢。⑦盍:“何不”的合音字。⑧二物:指梗条(楸树条)、荆条,古时学塾用以处罚学生。⑨两辞而造狱:双方各执一词来打官司。⑩直:认为正确。延誉:传布名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太守之其乐也(                 )       (2)太守(                 )
(3)时文忠滁州(                 )       (4)两辞而造狱(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2)公一阅,大称其才。
3.通过【甲】【乙】两文,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
2023-01-14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睛看,不在意的样子
B.尔安敢吾射 轻:轻视
C.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 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D.求之地中,不更乎 颠:颠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但”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他,手熟尔
A.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
C.使龙城飞将在
D.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些人没有研究过物理学。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B.你们这些人没有研究过物理学。这(石兽)是不是木片,难道能被大水带走?
C.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道理。这(石兽)是不是木片,难道能被大水带走?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各自阐述了一个道理。甲文卖油翁用“酌油”绝活儿,阐释了“熟能生巧”道理;乙文借用打捞石兽的故事,告诫人们“不可据理臆断”。
B.两篇文章均富情趣。甲文陈尧咨射箭厉害,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乙文写打捞石兽无果,讲学家和老河兵分析截然不同,最后揭晓谜底,生动曲折。
C.两文都善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康肃笑而遣之”,“笑”写出了陈康肃对卖油翁的讥笑;讲学家“闻之笑曰”,“笑”写出了讲学家对僧人的嘲笑。
D.两文都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甲文既有对故事的记叙,又有对人物惟妙惟肖的描写;乙文则是先叙述故事,在叙述故事中描写人物,最后发表议论。
2022-07-02更新 | 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幕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倭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泣,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着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实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之者谁
(2)射者中,者胜
(3)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先写朝暮之景,后写四时之景,一句一景,简洁凝练,最后抒发了作者欣赏山水时的愉悦之情。
B.第三段通过描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C.全文主要写了“山水之乐”“宴饮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四种“乐”流露出作者造福一方的自信。
D.本文写景动静结合,蔚然深秀的琅那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是动态;“夕阳在山”写动,“鸣声上下”写静。
2019-02-20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