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7 题号:14764082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四十二年,授山东济宁道。值岁饥,即家运钱米,并制棉衣,拯民饥寒。上命分道治赈,伯行赈汶上、阳谷二县。发仓毂二万二千六百石有奇。布政使责其专擅,即论劾,伯行曰:“有旨治赈,不得为专擅。上视民如伤,仓毂重乎?人命重乎?”乃得寝。后米贵,请发帑五万市湖广、江西、广东米平粜。建鳌峰书院,置学社,出所藏书,搜先儒文集刊布为正谊堂丛书。以教诸生。俗多尼,鬻贫家女,髡之至千百,伯行命其家赎还择偶,贫不能赎,官为出之。

(节选自《清史稿·张伯行传》,有删改)


注:①仓毂(gǔ):仓库中贮藏的谷物。②有奇:有余。③得寝:指布政使停止弹劾事。④帑(tǎng):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⑤平粜(tiào):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⑥鬻(yù):卖。⑦髡(kūn):这里指削发为尼。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          湖中人鸟声俱          艰苦卓
B.颓乎其间者          则北通巫峡          一新
C.射者          焉得更有此人          百发百
D.太守而宾客从也          吾谁与          无家可
2.把甲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图画美是《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之一。请以甲文第一自然段为例,简要分析其描述的几幅图画美在何处。
4.真正拥有家国情怀的人,无论仕途顺利与否,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阅读甲、乙两个语段,说说家国情怀在欧阳修和张伯行身上分别是怎样体现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丙】

忆滁州幽谷

宋·欧阳修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注释:①澄汰:清洗,去除。谮:读音是zèn。②华发:白发。
1.解词:
(1)联系积累推测加点字的意思。
课文积累文中句子词语释义
乎其间者修慨上疏曰:_______

(2)根据以下信息,推测“其群皆怨怒,谮之”中“谮”的意思:____
①谮:读音是zèn。组词:谮言、谮语、谮害。
②谮:形声。从言,赞(zàn)声。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谮,谗也。(《玉篇》)
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岳阳楼记》)
(3)请选择和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选项(     )
例句:方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
A.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
B.进亦忧,退亦忧
C.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他乡。
2.观句:
(1)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正 士 在 朝 群 邪 所 忌 谋 臣 不 用 敌 国 之 福 也。
(2)翻译句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
3.品文:
(1)以下是小文对文本的解读,请选出有误的一项(     )
A.甲文写了作者及滁人游玩,采用了不少对偶式的句式,使文章整齐华美,错落有致。
B.丙文中作者回忆了滁州清幽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对昔日同游滁州的乡间民众的怀念。
C.甲文中的“醉翁”即乙、丙文中的欧阳修,他被贬滁州后,寄情山水,以“醉翁”为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D.乙文中通过一段语言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打抱不平、不畏奸佞,维护正义的欧阳修,后来他还上奏请求清洗宦官中为奸谋利的人,君子气度令人赞叹。
(2)《忆滁州幽谷》中“滁南幽谷抱千峰”,的“抱”字可谓是神来之笔,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丙中欧阳修都写到了白发:”苍颜白发”,“华发”。欧阳修写下这两个词时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20更新 | 1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文言文阅读
【甲】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不在酒   意:情趣B.佳木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民以为忧          方:刚才D.叔孙胜敌,以其子       名:命名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名者谁     雨麦于岐山B.太守归宾客从也          凿池其南
C.醉能同   真无马耶 (《马说》)D.为休息之所   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脉络清晰连贯。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4.把甲乙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5.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2021-09-20更新 | 1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尝射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立,睨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勇者,问没人,而求其所以没,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⑴公亦以此自   _____     ⑵康肃笑而_____   ⑶夫没者岂然哉 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射家圃                    没人
B.睨久而不去                 故北方勇者
C.有卖油翁释担          故凡不学务求其道
D.吾酌油知之                  其言试之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卖油翁对陈康肃箭术的态度是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
5.[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017-05-16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