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考点分类 >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题型: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15282528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     
A.我们要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因为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都是可爱的,值得骄傲的。
B.指的是大自然的哲理。
C.指花儿是最值得人们欣赏的。
D.批评人类不懂大自然,不珍惜大自然。
【知识点】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①李白、杜甫与四川皆有不解之缘,多么希望他们能在此相遇。
ㅤㅤ②李白幼时入川,青年离蜀,仗剑天涯。当他再次登临峨眉,仅用28个字,5个地名,就挥洒出空灵轻快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谁曾想,这竟成了他留给峨眉的绝唱;这一走,竟让他再未踏上回蜀之路。
ㅤㅤ③杜甫壮年入蜀,老年东归,颠沛流离。犹记得,那个狼藉的冬天,他落魄地带着一家老小奔向成都府,停驻浣花溪。修房时,_______;窘迫时,_______;迷茫时,_______;得闲时,_______。清晨是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遇雨是晓看红湿处;_______……草堂就这样把时光慢下来。而随着故人西去,再无所依的他,只能被迫离开。
ㅤㅤ④在东归的小船上,吟诵出“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时,杜甫老泪纵横;在嘉州停靠时,面对李白“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的峨眉美景,杜甫百感交集。李白看过的山水还在,纸香墨飞的诗歌还在,而今人已非昨。
ㅤㅤ⑤嘉州的峨眉,是李白辞别蜀地的起点站;峨眉的嘉州,是杜甫离开蜀地的始发站。在不同的时空,他的离别竟是他的到来,虽然杜甫走过李白曾走过的峨眉小道,听过李白曾听过的岷江号子,但两人此生终究再未和相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点明全文中心,李白、杜甫都与四川有缘,却未能在四川相遇。
B.第②段《峨眉山月歌》里的5个地名依次是: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C.第③段“草堂就这样把时光慢下来”表明杜甫在草堂度过了一段清贫悲苦的日子。
D.第④段“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峨眉的高峻。
2022-10-21更新 | 59次组卷
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B.文中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
C.“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句中的“白”“绿”“红”色彩相得益彰,给读者创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可见作者的用笔之妙。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实写丁香结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2022-03-12更新 | 61次组卷
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情谊为基调,赞扬邓稼先的品行以及他对国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B.《说和做》叙写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说了就做”。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都是为了民族的崛起。
C.《土地的誓言》和《黄河颂》都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都主要采用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D.《老山界》是一篇典型的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文章。作者写的是“事”,展现的却是“人”,是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征服了重重艰险的红军战士。
2024-04-2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