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周敦颐(1017-1073)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9 题号:1632098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亭亭净             树造林B.香远             多多
C.陶后有闻       屡见不D.乎众矣             因地制
2.对文中两处画线语句的翻译,以及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的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分外妖艳。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自然本真、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理解: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不同的人,看似写花,实则写人,暗写自己如君子。
3.阅读下面文段,依据《爱莲说》中莲所代表的君子品质,判断包拯是否为君子,并说明理由。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官宦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拯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取材于《宋史·包拯传》)


注:①[敛手]缩手。表示有所顾忌,不敢妄为。②[适]恰好,正巧。③[悉]全都。④[知]掌管。⑤[缘]依据,凭借。⑥[遗]wèi,给予,馈赠。
21-22七年级下·北京·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蕃(       )
②蔓(       )
③宜(       )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文章称莲为“花之君子”,请你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
2021-07-27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犹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为之作记,以托后人。

(改编自元结《菊圃记》)


【注释】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军队官兵。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        (2)亭亭净   ____________
(3)犹徙植修养   宜:____________        (4)于是为之圃   更: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B.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C.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D.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
4.甲乙两文都写到菊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02-25更新 | 2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韩诗外传》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注释】①仆: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病,担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花隐逸者也               子知
B.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潭中鱼百许头
C.可以免于                 出则无敌国外
D.哉言乎                            陈康肃公
2.下面对《爱莲说》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莲的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方面,描绘了莲的特点。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流露了作者对众人爱牡丹的羡慕之意。
C.文章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更好的衬托莲花的品格。
D.文章的语言骈散结合,长短交错,整齐中不乏变化美。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4.联系上下文分析【甲】文第二段中“噫”这个词的作用。
5.有人作了三幅画,分别是莲花、菊花、牡丹,若选一幅送给孙叔敖,你觉得哪幅合适?请根据两文内容,说说理由。
2023-05-29更新 | 2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