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曹操(155-220)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4 引用次数:489 题号:18915888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各题。
(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观沧海》统领全诗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作者是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__(人名)。
2.“秋风萧瑟”中“萧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戍轮台”中的“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作者借雄伟壮阔的大海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作者借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解释诗句中“星汉”一词的意思。
(2)《观沧海》是______(作者)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用语精当,诗歌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涌”字生动地展现了大海________的气势。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抱负?
2023-10-24更新 | 78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最后一句卒章显志,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2019-04-10更新 | 246次组卷
诗歌鉴赏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
⑵这是一首__________(体裁)诗。
⑶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诗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08-25更新 | 2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