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8921206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求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酸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宋史   《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矜:        (2)及:          (3)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杖之,碎其金鱼。
3.结合《卖油翁》和《碎金鱼》,分析陈尧咨的形象。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茯,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僇人:受刑戮的人,泛指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②始:才。③斫:砍伐。④箕踞:坐时两腿伸直张开,形似簸箕。⑤培塿(pǒu lǒu):小土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       (2)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
(3)惴栗______             (4)染溪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甲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甲文第一段,分析作者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4.两个语段都选自酒气淋漓、醉意纵横的美文,请结合两个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欧阳修与柳宗元写“醉”的用意有何不同。
2023-10-12更新 | 21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峰路转   回:曲折B.云而岩穴暝   归:聚拢
C.野芳而幽香   发:散发D.觥筹交   错:错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僧智仙也
A.泻出于两峰间者B.四时景不同
C.山间朝暮也D.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达出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
B.“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两句表现百姓劳碌却负债累累,借歌缓解疲乏的情景。
C.“颓然乎其间”呼应“饮少辄醉”,以作者酒酣而醉之态,将宴酣之乐推向高潮。
D.全文重复运用“……者……也”,并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显得繁杂啰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022-06-08更新 | 2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峰路转       (2)云归而岩穴       (3)伛偻提携       (4)太守
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乙】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州南百步之远/所识穷乏者我与B.而乐之/野有麦场
C.而与滁人往游其/肉食者谋之,又何D.其风俗之美/得者多助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下 则 幽 谷 窈 然 而 深 藏 中 有 清 泉 滃 然 而 仰 出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作为欧阳修记游散文的姊妹篇,两文内容的共同点有哪些?
(2)欧阳修与醉翁亭和丰乐亭的渊源分别是什么?
2022-10-30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