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9 题号:21549334
将诗词和文言文进行联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请你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下列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生查子·诉别

[宋]苏轼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

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

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注释]①君:即苏坚,字伯固,苏轼友人。②髭(zī)须:胡须。③淮南:路名。这里指扬州。④花如雾:谓泪水模糊眼睛,有如雾中看花。
【丙]

鹧鸪天·谁伴闲人闲处闲

[金]段成已

谁伴闲人闲处闲。梅花枝上月团团。

陶潜自爱吾庐好,李白休歌蜀道难。

林壑静,水云宽。十年无梦到长安。

五更门外霜风恶,千尺青松傲岁寒。


【注释]①段成己,初仕于金,入元后遁迹龙门山中,不事新朝,其节为士林推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无与为乐者                    (2)至承天寺
(3)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林壑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苏轼【甲】【乙】两词都写了“月”,请你分析这两首词中描写月的手法有什么不同。
4.【甲】文和【丙】词中的“闲人”的含义相同吗?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以下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范!”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之求死。翁为之折券①。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相与于中庭 (                  )
(2)无与为乐者(                   )
(3)舟行过市桥(                  )
(4)是夜竟死于(                  )
2.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3.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4.(1)谈谈你对甲文中提到的“闲人”的理解。
(2)乙文中的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加以分析。
2020-04-17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闾里之侠皆宗之”中“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冠服B.见方山子两骑
C.方山子怒独出D.余既耸然之。
2.翻译下面句子。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3.作者为何有“岂山中之人哉”的感慨呢?试简要概括。
2019-02-20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泉香而酒          B.云归而岩穴   昏暗
C.太守之其乐       快乐D.野芳而幽香   开放
2.下列选项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负者歌             苛政猛B.禽鸟知山林       前人述备矣
C.属予作文记之      醒能述文者D.濯清涟不妖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的“乐”与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有相同点。
B.第一段由远到近、从点到面写出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翻译为: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表现出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借游山玩水排遣内心郁闷的人生态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拓展探究。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②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③,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④园蔬,取池鱼,酿秫⑤酒,瀹⑥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②庶几:表希望或推测。③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④撷(xié):摘下,取下。⑤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⑥瀹(yuè):煮。
同样是写景,欧阳修和苏轼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2021-11-08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