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00 题号:654579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竹取道( 砍 )B.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C.不可久(居住)D.俶尔远逝(忽然)
2.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C.全石以为底。(小石潭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中可以容纳一百来条鱼)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1、2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两篇短文的作者柳宗元、苏轼分别是我国_________代和_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似与游者相
(2)怀民亦未
3.《小石潭记》第2段通过刻画游鱼的形神姿态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4.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对月夜进行了描写,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美丽景色描绘出来。
5.两篇短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19-08-10更新 | 2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大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盛奇而坚,其疏敷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节选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径;直往。②垠;边;界限。③眸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锈墙。④欐:栋梁。⑤箭:箭竹,竹子的一种。⑥数:密,与“疏”相对。
1.解释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
(2)皆若游无所依(             )
(3)俶尔远逝(             )
(4)黄茅岭而下(             )
(5)之正黑(             )
2.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3.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选文写的地方都有遭遇无人赏识的境况,同时都是由于所处的偏僻荒凉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B.两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乙文写了神奇的洞穴有响亮的水声。
C.两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都抒发了作者邂逅自然美景的愉悦之情。
D.画线句写景各有千秋。甲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乙文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精练,妙趣横生。
4.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和《小石潭记》是姊妹篇。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具体语句看看作者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2022-10-16更新 | 2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润。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纸,为屿,为雌,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想已,曰奉壹。


(乙)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斗折行,明灭可见                       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B.其境过清          以:因为
C.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D.云而岩穴瞑            归:归来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B.【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太守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表达这种乐事的人。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由面到点的手法。甲文第②段先总体写鱼的大致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又采用特写镜头,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乙文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依次由西南诸峰到酿泉,再到琅琊山,最后推出醉翁亭,一步一步地把读者引入佳境。
B.甲乙两文语言都极富特点。甲文的语言极为精练优关,“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更是为历代所称颂。此外还运用了很多巧妙的比喻,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读来如在眼前。乙文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且生动精练。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
C.甲乙两文“乐”的理解各有不同。甲文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乙文第④段有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境界最高,既能同醉,又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
D.甲乙两文都写了“游”,但又各有特点。甲文是在最后才缀述同游者,这属当时游记的一般格式。乙文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游记散文模式,融入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成分。
2022-01-06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