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范仲淹(989-105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6 题号:728520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丙】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范仲淹《清白堂记》节选)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n):玷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2)三日而后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之心而寓之酒也/无异乎B.予夫巴陵胜状/其好恶
C.饮之若饵雪/强饮三大而别D.则北通巫峡/渊文余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规劝,谏诤。
4.以上三个选段中都有关于水的描写,请你找出来,分别概括出选段中水的特点。
【甲】文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参考】庶几: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泥古者愚(节选)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 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予作文以记之(        )       (2)不物喜(        )
(3)有土寇(        )       (4)独步庭阶(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一项是(     
例:几为所擒
A.或异二者之为
B.人几为鱼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不足为外人道也
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国 弈 不 费 旧 谱 而 不 执 旧 谱 国 医 不 泥 古 方 而 不 离 古 方
4.结合两篇文章,说说范仲淹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和纪昀记述刘羽冲的目的有何不同?
2021-10-05更新 | 2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耀 一作:隐曜;淫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则有去怀乡                            (2)至若春和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3.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 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看出。
2018-11-16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缞绖(cuīdié)] 丧服。②[赗(fèng)]用财物帮助别人办理丧事。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的大棺材。④[怃(wǔ)]失意。⑤[彻]通“撤”。⑥[赒(zhōu)]通“周”,接济。
1.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寓居士人于邠                       卒:死
B.沙鸥翔                                     集:鸟停息在树上
C.客感叹有泣下者                       坐:通“座”
D.春和                                     景:景色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何时而乐耶                            公怃
B.不物喜                                      有先生也
C.使毕                                      喜洋洋者矣
D.古仁人                                   公亟令询
3.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古仁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达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抱负。
B.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的语句是:“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C.从表达方式看,甲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乙文主要运用叙述,两文都表现了范仲淹的“民本”思想。
D.甲文通过一悲一喜的写景对比,为下文议论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乙文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5.拓展探究。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的干群关系,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
2019-03-20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