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8651170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役不兴,年谷丰稳,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
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景     四时之不同               至若春和
B.谓     太守自                  太守
C.绝     往来而不               懒多生怪柏
D.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        似与者相乐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别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与欧阳修为官之道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文言文阅读。   
【甲】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欧阳修传(节选)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成诵_________________
(4)晚号六一居士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放 逐 流 离 至 于 再 三 志 气 自 若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4.下列对甲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语句,谈谈你对欧阳修为政之道的认识。
2021-04-09更新 | 1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酲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沈遘,字文通,钱塘人。为人疏隽博达,明吏治,令行禁止。民或贫不能葬,给以公钱,嫁孤女数百人,倡优养良家子者,夺归其父母。善遇僚寀,皆甘乐倾尽为之耳目,刺闾巷长短,纤悉必知,事来立断。禁捕西湖鱼鳖,故人湖上,蟹夜入其篱间。适有客会宿,相与食之。旦府,遘迎语曰:“昨夜食蟹美乎?”客笑而谢之。小民有犯法情稍不善者不问法轻重,辄刺为兵,奸猾屏息。遘为稍弛,而刺复为民。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有删改)


【注释】①倡优:古代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②僚寀(cǎi):同僚,下属。③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明吏治/皆以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故人湖上/不可久《小石潭记》
C.旦府/及郡下,太守《桃花源记》
D.而刺复为民/更有痴似相公《湖心亭看雪》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民或贫不能葬,给以公钱。
(2)善遇僚寀,皆甘乐倾尽为之耳目。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4.【甲】【乙】两文中的人物都为民着想。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具体用哪两件事来表现沈遘的“民本”思想?
2020-02-24更新 | 3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步战

晋将周德成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之险。契丹每刍牧于营州、平州之间,陷新州,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契丹围之二百日,城中危困。

李嗣源闻之,约李存勖,步骑七万,会于易州救之。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循涧而东。嗣源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曰:“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因跃马奋挝,三入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后军齐进,契丹兵却,晋兵始得出,李存勖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人持一枝以成寨。契丹环寨而过,寨中万弩齐发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者塞道,将至幽州,契丹列阵以待之。存勖令步兵阵于其后,戒勿先动。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多少,因鼓入战。存勖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遂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口遁去。俘斩其首级万计,遂解幽州之围。

(节选自《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五代后唐皇帝李存勖,称帝前号晋王。周德威、李嗣源均为其手下名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勇不修边备       恃:倚仗B.新州                              陷:陷害
C.契丹兵             却:退兵D.令兵曳柴、燃草而进       羸:体弱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A.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B.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C.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D.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榆关失守后,契丹人便无所顾忌,甚至跑到营州和平州地界放牧。
B.李嗣源本来与李存勖约好在易州会合,但后来却擅自从易州领兵北上,在越过大房岭后再率兵东进。
C.李嗣源为了鼓舞士气,亲自率领一百名精锐士兵,摘掉头盔,三次冲入敌阵,还斩杀了敌军一名酋
D.李存勖命令步兵绕到敌军身后埋伏,再布置疑兵扰乱敌军,然后伺机趁乱杀入敌军,解了幽州之围。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契丹莫测其多少,因鼓入战。
2018-12-16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