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浙江 九年级 课后作业 2021-03-30 1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关于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都主张学习西方
B.两者都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使国家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C.两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D.前者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后者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2021-01-1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2. 提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五四运动——国人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B.南昌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广泛开展
C.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2021-01-1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3. 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请根据提示选出探索中足印“?”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     
A.辛亥革命B.袁世凯称帝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21-01-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4.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陈独秀
2021-01-1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5.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重要论断的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2021-01-1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6.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旅游的财富。以下解说词正确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有“革命圣地”之称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7. 北伐军所到之处,工农群众组织运输,侦察敌情,担任向导,配合北伐军作战。根据上述表述,北伐胜利进军的最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021-01-1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8.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原因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史实 原因
①五四运动 直接原因是中国外交失败
②红军长征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③西安事变 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加紧“剿共”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根本原因是中外反法西斯势力的打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1-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9.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南昌起义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1.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词中,正确的是(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瑞金——有“共和国摇篮”之称,在这里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会宁——红军三方会师,长征顺利结束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2. 马克思说:“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线’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多样化和超常规性”。对以下国家发展道路描述正确的是(     
①德国人民在墨索里尼带领下,通过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②美国人民在罗斯福的带领下,通过新政,摆脱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③印度人民在甘地的带领下,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奠定基础
④俄国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通过“十月革命”,第一个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13.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成就或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并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李大钊——创办《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建立早期党组织
C.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D.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项选择题 | 较难(0.4)
14. 一记者评论某个事件时提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分水岭”事件(        
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③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最终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应的时代呼声是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分田地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历史名人在历史上或立下丰功伟绩,或推进时代的进步。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①蒋介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②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③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                       
④李大钊——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 | 较难(0.4)
17. 历史充满选择,历史需要选择,历史也因选择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选择是除旧革新】

(1)历史中的两个选择对“除旧革新”起到怎样的作用?
【选择是寻找出路】

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是国民对封建专制文化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他们毅然高举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相关链接】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以什么思想来拯救中国”中“思想”的内容指什么?依据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
【选择是彰显大义】

在光明与黑暗的重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



(3)结合上图反映的史实,简述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为“光明前途”所作出的努力。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18. 道路决定命运,方向决定前途。

材料一: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毛泽东等人开辟了什么道路使“革命才走向成功”?并指出革命成功的标志性事件。

材料二:国家对资本家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评估,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到1955年他们获得利润超过了原来资产总额24.2亿元……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色”所在。

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情况


材料四: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到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到86.7%……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分析材料三曲线B-C阶段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党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4)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建设道路的探索和选择,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1-01-1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同步练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单项选择题
16
非选择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现代史
2
世界历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项选择题
10.65维新变法运动  俄、日、德的崛起
20.65五四运动  十年内战  两种命运的决战
30.65白话文与简化学
40.85北伐战争
50.94十年内战
60.65抗日烽火
70.65北伐战争
80.4抗日烽火
90.4十年内战
100.65北伐战争
110.65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120.65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130.85从“驱除鞑奴”到“五族共和”
140.4十年内战
150.65北伐战争
160.65北伐战争  十年内战
二、非选择题
170.4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  两种命运的决战
180.65十年内战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