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金属和金属矿物 >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钢铁的锈蚀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1 题号:16532891
某课外小组对铁的锈蚀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1】铁锈蚀的条件
实验
         
现象放置一周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放置两周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无明显变化铁丝表面红色物质增多

(1)由三支试管放置一周后中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 ______(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①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为什么①中“油封”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探究2】“油封”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实验1:将蒸馏水煮沸后迅速冷却至室温(12℃),取等体积水样于2个烧杯中,其中一个烧杯加5mL花生油进行“油封”,用溶解氧传感器测定两个水样中溶解氧含量。
实验2:操作与实验1相同,室温变为19℃,花生油改用煤油。
溶解氧含量/(mg/L)时间/h02612243648
实验1①未油封2.424.756.448.4510.1010.4310.51
②油封2.433.024.284.816.477.207.98
实验2③未油封1.953.796.237.988.989.099.08
④油封1.933.425.377.118.268.248.22
已知:未煮沸的蒸馏水中溶解氧含量,12℃时为10.68mg/L,19℃时为9.10mg/L。
【解释与结论】
(3)探究1中,对比___________(填序号),可得出铁锈蚀需要与水接触。
(4)对比花生油、煤油,进行“油封”时,效果较好的是 _________
(5)0小时时,实验2的溶解氧含量低于实验1,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6)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油封”的方式能隔绝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B.通过加热煮沸并冷却,可以明显降低水中含氧量
C.“油封”和“未油封”水样中的溶解氧均随时间增加而呈增大趋势

【反思与评价】
(7)生活中常用在金属表面涂油的方式“防生锈”,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8)探究1实验①中,放置两周后铁丝依然出现锈蚀的原因是 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兴趣小组发现铁钉生锈需要几天的时间,询问老师如何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试管
编号
实验
现象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7分钟时铁钉表面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沉淀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出试管④中的铁钉,过滤剩余物,洗涤滤纸上的物质固体为红色
将步骤Ⅰ所得红色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将步骤Ⅱ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后,置于石棉网上充分加热红色固体变黑
向试管中加入步骤Ⅲ所得黑色固体,再加入足量稀硫酸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___
2018-05-05更新 | 497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灰黑。为了探究镁条变灰黑的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空气中什么物质使镁条久置表面变灰黑?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氧气;
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
丙同学认为:水蒸气;
丁同学认为: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需要。
【进行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猜想,做了以下实验(每组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

【实验现象】实验⑥中的镁条久置变灰黑,其他组实验均无变黑。
【解释与结论】
(1)根据现象,丁同学认为①-⑥中多余的实验设计是_____
(2)得出“镁条变灰黑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序号)。
(3)大家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出结论:丁同学猜想是正确的。但是甲同学认为要得出丁同学猜想是正确的,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即_____
(4)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灰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
(5)经过老师指导,得知镁条在空气中变灰黑,是因为与这三种物质反应变成了碱式碳酸镁[Mg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020-05-02更新 | 9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我校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实验进行铁的生锈及其冶炼的探究。
[探究一]铁的生锈
(1)下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次要过程为:
写出Fe→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探究二]铁锈的组成
某铁锈成分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mg,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固体;
②Fe2O3·xH2O失去结晶水的温度为110℃,FeCO3在282℃分解为FeO和CO2,Fe2O3在300℃时不分解;
③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
(3)组装实验装置后,首先要_________
(4)装置A中的反应为:,通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_________(填标号)。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钙溶液
(5)实验时,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样品进行加热,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若冷却后分别测得装置E和F增重的质量,则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样品中Fe2O3·xH2O中x的值。
(6)实验中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
[探究三]模拟炼铁
兴趣小组同学将探究二实验中E装置的试剂换成澄清石灰水,利用D装置中剩余固体继续实验。
(7)实验时,先点燃A装置中的酒精灯,排尽装置内原有的气体后,再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充分反应后,观察到D中固体全部变黑,E中_________(填现象)。
(8)D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写一个)。
2021-03-02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