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春秋争霸 > 春秋争霸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811606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3)材料三“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是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并说明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两项改革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改革的意义。
2024-02-13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三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2-11-06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德之人,讲信修睦,传位依次,此禅让也。

——《礼记》

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传说中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个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谁凭借强大的势力破坏了材料二中这一政治制度的延续?之后开启了哪种政治制度的实行?
(3)请你试分析材料三中“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2020-12-28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