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 题号:1935967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制度的创新也为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障,历朝历代在制度的改革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四“(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清)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图三哪个机构是负责军事事务的?
(2)依据材料二,为达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目的,北宋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出明朝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中清朝史学家赵翼说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根据材料一中四幅图示及其他三则材料,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1)材料一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台湾收复后,清政府设置哪一机构管理台湾?
(4)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2021-06-08更新 | 9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从考古发现看历史。

材料一   在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一个距今8000多年的村落。

村落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贾湖居民居住在茅草房中,已经能够制作精致的石铲、石镰、石磨盘和骨铲、骨锥、骨鳔、骨针等各类工具,以及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陶器。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以及相当数量采集植物的果实和野生动物的骨骼。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1)结合材料一,仿照示例,再挑选出两项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典型考古发现,并得出相应的推论。
示例:发现:村落和茅草房   
推论:贾湖居民已经会搭建房屋,形成聚落。
发现1:____
推论1:贾湖居民____
发现2:____
推论2:贾湖居民____

材料二   1954年在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了《宜侯夨(cè)簋》青钢器。篮内底有铭文120余字,部分铭文释意为:“在四月丁未这一东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矢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易给你土地和人口。”



(2)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是周朝实行哪一制度的证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省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注:原为楚国的黔中郡)迁陵县的档案。秦简的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3)从材料三的秦简释意中可以得出哪些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考古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什么作用?
2022-11-07更新 | 7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文明】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1)据材料一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工具分别是什么?
【改造自然】

材料二: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请回答:
(2)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顺应潮流,积极应变】

材料三: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通典•食货》


(3)材料三反映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东方强国】

材料四: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材料中“秦皇”指的是谁?他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什么模式?
2022-01-02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