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153675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材料二


秦半两钱                 衡器八斤铜权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材料四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交融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找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制度层面的“大一统”实现了从什么向什么的飞跃?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措施结果
政治施行___________令、察举制、刺史制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_________时期。
经济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___________
军事___________、霍去病北击匈奴

(4)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找出中华民族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什么过程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哪一民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政治制度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选自 《中国通史》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据材料二回答,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秦国……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这位新皇帝开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3)材料三中的“这位新皇帝”是谁?材料反映了“这位新皇帝”采取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依据材料概括这项措施的特点?

材料四: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根据材料四,概括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对地方实施管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21-11-06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统一】

材料一   



【巩固统一】

材料二   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中国历史》

【维护统一】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一   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如图图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秦朝与后世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始皇在文化与经济领域巩固统一的措施。
(4)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习书记的讲话,谈谈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5)判断: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实力强大,仍旧可以号令诸侯。
2023-11-05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壶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06-23更新 | 7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