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战国七雄 > 七雄初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21764455
地图、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材料。请结合下列地图和示意图完成对历史知识的解读与探究。

                                                       图一   
(1)请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北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图二
(3)结合所学知识,填出序号处所缺少的内容。
(4)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是什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某班就此围绕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与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 【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形势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任务二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材料二:……汉宣帝时期,西汉将西域有效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有效稳定了西域局势,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


《汉代西域经略的影响及当代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左图中的 A 点(填写地名);依据右边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将西域有效纳入中央的管理体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任务三   【文字研析史料实证】

材料三: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伟大典范。 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管制和律令………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任务四   【撰写文字历史解释】
(4)请根据以上三则项目化学习内容,提炼共同主题加以简单说明。 (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 字左右)
2024-03-17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观察上图,春秋形势图是________;战国形势图是________

材料二: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时期
内容
春秋及以前战国
治理国家分权治理
官员产生贵族世袭
地方管理分封诸侯设置郡县

材料三: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主张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主张
示例: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3-10-02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正由方伯(诸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年受其赐。


(1)材料中“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政由方伯”,请你举出两个“方伯”
(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如果你可以辅佐齐桓公,你打算怎样出谋划策?

材料三:“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材料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


(4)列举“七雄戈戟乱如麻,”“七雄”中的两个国家?
(5)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他的改革有何意义?
2021-11-13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