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北筑长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21798272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再加上自身深受汉文化影响,实在对汉文化衷心仰慕,于是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为巩固边疆而采取了哪些措施?
(2)结合所学用史实证明材料二中“孝文帝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观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中学举办“走近秦汉——探寻统一基因”的主题活动,邀请你一起完成。

【思想基因】

材料一: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

材料二: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疆域基因】

材料三:


   

【政治基因】

材料四:


   

【民族基因】

材料五:秦始皇把这几处的长城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更大规模的长城。长城修好后,也并不能阻挡匈奴的南下……他(汉武帝)多次派大将卫青、霍去病领兵向匈奴进行大规模出击,并迫使其远徙……当然,以战争去解决民族矛盾,是解决不了的。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材料一材料二反应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利用哪家学派的治国思想。
(2)结合材料三通过对两朝疆域图的对比你能发现哪些不同(答出1点即可)西汉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材料四中反映秦始皇和汉武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管辖的?
(4)材料五中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抵御匈奴?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加有效?请提出你的看法。
2023-01-08更新 | 8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发展,在冲突中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秦朝北方边境地图(局部)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第26页

材料三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图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农耕画像砖(西北人民扬场的劳作场面)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

图2:北魏陶俑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对秦朝北方边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是哪一民族?秦朝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条“通道”的名称。它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什么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你发现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024-02-02更新 | 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及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扰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见下图


(3)上图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古丝绸之路,其中A地是哪里?

材料四:……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

——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


(4)据材料四说出丝路精神的内涵。

材料五:“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胡食西晋时期被          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5)材料五中的图片所体现出的实质是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019-03-04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