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2272061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秦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材料三

禹城禹王亭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

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

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二王庙对联

石渠南北引湘漓,

分水塘深下作堤。

若是秦人多二纪,

锦帆直是到天涯。

——解缙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沈约《宋书》卷54

材料五

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吴自牧《梦粱录》

11—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下……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个吴钩《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商君代表哪个阶级利益?其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3)“禹王”主要因为哪一功绩而被后人怀念?对联中的“太守”是谁?“八百里青城沃野”主要得益于什么水利工程?诗中的“石渠”是指什么?
(4)请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与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5)“瓦舍”是一种什么场所?写出图中纸币的名称及历史地位。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技术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前,人口的基数是保证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维持较大基数的人口,生育从来不是问题,粮食却是大问题。

——吴军《全球科技通史》

(1)为提高粮食产量,春秋战国时期在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兴修水利等方面有哪些表现?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2)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三:

两汉时期,建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之多

——岳麓版《中国通史》

(3)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
(4)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3-12-21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与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先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了十姓百世不通婚。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代表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技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中直接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哪一条措施?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此次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通过以上探究,你对改革与创新有何认识?
2022-04-28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45年,李悝辅佐魏文侯,实行变法。政治上,打击旧贵族,无功不受爵。另外,制定《法经》巩固变法成果。结果巩固了统治,实现了富国强兵,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材料二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春秋时期,有的大国曾吞并了30多个小国,有的大国甚至吞并了四五十个小国。相传西周时期有1800国,到春秋时期兼并为100多个,在政局上起作用的有十几个。到战国时期,只有7个大国十几个小国。

——白至德编著《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

材料四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或变法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材料三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4)材料四中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重大社会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1-01更新 | 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