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贞观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222967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这一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1)材料一中所说“隋唐……这一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请依据材料回答此处这一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西国莫不慕之……将来必至推广,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   (唐初,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后)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大多数人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2)阅读材料二,说一说唐朝初年社会呈现出怎样的景象?为此,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举两例。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大多数人却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形成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唐朝采用了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李世民在位时,就有多位唐公主宗室之女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的方式。说说汉藏两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举一例即可)材料三中反映了唐朝鼎盛时期的社会风貌,这个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材料三: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杜佑《通典》

(3)请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的哪些措施对上述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材料四: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材料五: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5)材料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据材料的史实,请你谈谈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2018-04-28更新 | 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他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假如让你为武则天辩护,你会拿出哪些证据?

材料三:隋以前的选官制度,主要采取推荐的方式。由于选官权力为上层权贵所把持,选官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真实才学的人。


(3)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的共同点是什么?
2017-10-30更新 | 5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1)“以古为镜”是指唐太宗吸取什么历史教训?被唐太宗称为“明得失”的镜子的是谁?他在位期间社会出现什么局面?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2)材料二中的“开元”指是谁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是因为什么他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

材料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出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谁追求享乐,任人唯亲?什么势力的膨胀也是出现这一景象的重要原因?

(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18-05-11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