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1 题号:2267487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对耕作方法的改进起很大的作用。有了铁犁铧(翻土农具),必然要用畜力来牵引。商鞅变法后,秦国也普遍使用牛耕。畜力与铁器的结合给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人类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生产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贸易的规则及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   的进步为国际资本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全 球性的国际金融市场网络已经形成。

——摘编自黄光耀《三次科技革命与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 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新华社北京2024年4月8日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将以上三幅图片场景按出现时间先后正确排序,并选择其中一幅图片,结合史实说明图片场景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综合以上材料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北京东城·一模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畜……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图中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文物,它反映的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这条道路”的开辟得益于谁的贡献?它的开辟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3)“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得益于当时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至少归纳两个方面);并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4-02-16更新 | 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与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相比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图三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使用工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使用图三工具的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时代?

材料二: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有什么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图四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生产工具变化,你得出什么信息?
2023-10-06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1)上述材料反映了的局面是___________。该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
(2)费正清认为“该时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能量和创造力的阶段”。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2024-03-23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