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改革变法 > 商鞅变法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 题号:22828787
阅读下列秦汉时期的大事年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

(1)商鞅变法与秦统一中国有什么内在联系?完成了这一统一大业的人是谁?为巩固统一,他在治理地方的政策上有什么除旧布新的措施?
(2)西汉的建立者是谁?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在思想领域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秦汉的兴衰史,对当今我国的治国理政有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巨变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中韩非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2023-11-12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探寻经济规律,推动经济繁荣是各国各个历史阶段共同的课题。

材料一   如图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铁雷。考古工作者发现,在我国23个省多个地点发现了大量的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其中仅广西平乐的一座战国墓葬就出土了89件锄。

——(数据来源《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材料二   在全国范围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买卖田地。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2)材料二中变化发生于哪一历史时期的哪一政权?其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3)材料三中反应了西汉初年怎样的境况?导致这一情形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促进经济繁荣的因素。
2020-02-22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历史文明发展,能够促进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

——《全球通史》

材料四     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兼并土地……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君治秦”的措施中,哪项措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材料三中“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指的是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哪一制度?汉武帝如何解决材料四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2024-04-03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