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外交事业的发展 >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 中美关系正常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4138363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的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四: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五:20世纪70年代,我国结束了同美国、日本长期的僵局,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图1人物被称为美国“开国元勋”,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什么战争的胜利?
(2)上述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4)依据材料四“他们以为战争结束”此“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此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新中国建立后,美国一直对中国持孤立和敌对态度。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逐步缓和,哪一历史事件打开了两国关系坚冰?在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及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6)感悟:美国的发展之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3月打响以来,反反复复,给中美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中美关系已成为构筑21世纪大国关系的重要一环,回顾历史,两国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敌视摩擦】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穿越”三A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1)针对美国的挑衅,中国采取了哪一对策?

【出现转机】

材料二: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年代初,改善中美系成为两国同的要求,中关系出现转机。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握手言和】

材料三:如下图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3)上图所示的事件名称是什么?20世纪年代是中国外交史上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重大的外交成就还有那些?请你写出一个。

【期待共赢】

材料四: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三个月后,唐的德,特朗普明智的决定美国政府坚持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于以确认。

--2017年2月15目《中国日报》

(4)最早和当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美国总统分别是谁?通过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2019-06-17更新 | 8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它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周刊封面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辉煌荣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进入了北平”预示着什么?

【红色基调】 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2)“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下图)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3)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外交转机】 1972年2月6日。《时代》 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溘然长逝】 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5)1976年的这期封面与毛泽东的逝世相关。之后中国领导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
2020-08-08更新 | 1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货款给中国3亿美元。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对新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这是一次跨越23年的握手,也是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跨越浩瀚的太平洋的第一次握手。随着通信卫星的实况转播,全世界都听到了在初春的北京所奏响的中美两国国歌。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越23年的握手”是指什么?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导致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2020-07-11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