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2 题号:5601854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如下图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政治篇】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人物评价】秦始皇(上图),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收集资料】
(3)班级的同学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整理资料】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②统一度量衡。     
③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
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⑤统一文字。
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图二所示。
(4)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分)
(5)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6)【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材料二   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与汉景帝非常重视什么?他们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社会局面,这一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一点)。
2023-01-05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一直把改革放在各项事业的首位。国家要强大,社会要进步就不能不谈改革。但是,改革又需要胆识和策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和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生产工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将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北京人所用的生产工具是           ;半坡人所用的生产工具是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                

材料二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2)根据材料一并回忆课文,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变法初见成效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点)
(3)分析材料二,某位平民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那么他该按照商鞅制定的哪些措施去努力?
(4)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但是商君之法在秦国推行了下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哪些变化?我们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今天中国的改革事业?
2017-10-14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卫鞅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井田制是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材料四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卫鞅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3)结合材料三,说出变法的性质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018-01-07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