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动荡的春秋时期 > 战国七雄 > 七雄初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5 题号:874388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如下图:战国形势图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材料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试列举改革的内容
(3)材料二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哪个国家?
(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5)材料一、三的改革为实现材料四奠定了重要基础,请指出材料二中李白赞扬的历史人物。“秦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为更好地探究历史学习的方法,青岛市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在暑假研学中分别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请你一同开启研究性学习之旅吧!

材料一   【倾听传说中的历史】



                                   图1 传说中黄帝的贡献                                                图2 山西夏县出土的距今五六千年的蚕茧

材料二   【感受文献中的历史】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即以所知商朝的实况为鉴别这些传说的标准。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   【触摸博物馆中的历史】



       图3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4 利簋及其铭文                                 图5 “汉并天下”瓦当

材料四   【识读地图上的历史】


图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传说中黄帝的贡献。对比图1和图2,谈谈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依据所学,判断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属于哪种史料类型。
(3)依据材料三判断,哪个史料开启了材料二中“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结合所学阐述理由。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回答图6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做出判断的理由。
2023-11-18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和最北的诸侯国名称
(2).战国时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请列举三个著名的战役。
(3).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时,最后灭掉的是是哪个国家国家?
(4).秦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秦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2021-04-22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社会的变革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

材料三   战国形势图如下图(ABCDEFG代表战国七雄)


材料四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王。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哪一字母所代表的人类?北京人遗址对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大道之行”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含义是什么?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3)分别写出材料三图中字母D.G分别代表的国家。
(4)材料四中的卫鞅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卫鞅后来遭秦国旧贵族诬陷最终被新任国君以车裂酷刑处死,他的惨死又说明了什么?
(5)通过以上材料,说说社会发展和政治改革之间的联系。
2019-08-21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