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犁牛耕的使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9215786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材料三中又是如何评价这次变法的?
(3)根据材料四,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
(3)变法的政治措施有哪些?其中最能体现材料三中说的“宗室贵戚多怨望”是哪项措施?
(4)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9-11-26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自古以来经济是国家的命脉,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往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四: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1)材料一中的生产工具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们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项措施。
(3)材料三中的“这条道路”叫什么?它是谁开辟的?
(4)根据材料四,说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条件。
2023-04-15更新 | 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   


【政治篇】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思想篇】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2)从材料二中摘抄一句反映商鞅变法所起积极作用的原话。纵观材料二,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坚持了哪一原则与方法?
(3)根据材料三所述,商鞅变法留给后世改革什么启示?
(4)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为什么?
2022-02-16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