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九年级2018年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山东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18-04-07 3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1.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水利建设篇】:“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改革探索篇】: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横扫六合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四:【巩固统一篇】


材料五:【走向灭亡篇】:“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

——秦朝民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谁主持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       
(2)材料二中的商君曾在秦国推行变法,请写出他的名字?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秦王的功绩。       
(4)根据材料四中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名称       
(5)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统治有何特点?这种特点与秦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曾经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的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综合题 | 困难(0.15)
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四:魏主下诏:改革要逐步展开的,先变本,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图中C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北魏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上述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简要概括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4.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篇】

材料一:如下图



【政治篇】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逐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人物评价】秦始皇(下图),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3)【收集资料】班级的同学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4)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整理资料】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②统一度量衡。③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⑤统一文字。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图二所示。



(5)【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
2018-04-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九年级2018年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5. 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材料:如下图



(1)图一的什么朝代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后,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什么?为加强地方管理,该朝代采取了什么措施?       
(2)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为了避免先朝的过失,它的建立者和后继者们纷纷推行了什么政策?推行这政策的后继者有谁?       
(3)图二的新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在收回铸币权后全国统一铸造什么钱币?       
(4)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从图二朝代的哪位皇帝开始的?他接受了谁的建议?他的建议是什么?
综合题 | 适中(0.65)
6. 在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东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前进,有过合作也有过冲突,文明在其间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先后七次来中国进行考察,写成《中国》一书。在深入研究了古代中外交通和贸易后,他发现有一条从中国内地经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然后延伸到非洲和欧洲的重要商道。

——《对外传播》

材料二: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也值得注意,表明这一时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贸易、驻地使馆、主权平等的概念——这些欧洲人在世界其他角落都享有的最低权力,在中国闻所未闻……马戛尔尼(1792年英国派遣至中国使节)带去了证明英国科学和工业实力的礼品(600箱)……英国特使希望中国人认识到,他们已经被科技文明的进步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令马戛尔尼惊奇的是欧洲的科技奇迹没有给中国官员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大炮、热气球居然被无视了……乾隆皇帝全盘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增加通商口岸、互派大使、租借小岛)。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位历史人物开辟了这条商道?这条商道在古代世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的什么重大发明促进了航海业的兴盛?宋代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闻所未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此时英国经济领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       
结合上述材料,对比宋代和清代,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综合题 | 适中(0.65)
7.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许多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熄灭,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图示反应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其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       
(2)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他们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各是什么?       
(3)在经济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统一铸造什么钱?       
(4)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综合题 | 适中(0.65)
8. 从秦朝开始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历朝历代都致力于强化这一套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材料三: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此种最高命令,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叫做敕。凡属重要政事之最高命令,一定要皇帝下敕行之。但实际上皇帝自己却并不拟敕,而系中书省拟定,此所谓定旨出命……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而于决定命令则无权过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秦代中央政府管理地方郡县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样做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膨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个措施发挥了什么作用?       
(3)阅读材料三,材料中论述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三中的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大致趋势是什么?
综合题 | 适中(0.65)
9.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四   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材料三中又是如何评价这次变法的?
(3)根据材料四,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10.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燕州刺史穆罴进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见,谓为未可。”……高祖(孝文帝)曰:“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

——出自《魏书》卷十四

材料三:


材料四: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他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写出秦孝公任用“商君”变法的目的。变法中“务耕织”的措施是什么?写出这场变法与“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写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目的。       
(3)材料三反映的措施有何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秦朝在地方上确立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       
(4)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哪位皇帝将该学说作为“国家的正式教义”?
2018-04-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九年级2018年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11.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之美】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科技之美】

材料二: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品德之美】

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艺术之美】

材料四: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2)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由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什么?       
(4)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据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并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2018-04-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九年级2018年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二、辨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辨析题 | 适中(0.65)
12. 古今中外,维护国家的统一,始终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目标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的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与国家统一的发展和巩固是有密切关系的。

——白寿彝

材料二:2017年11月,在中国男足U20选拔队与德国的友谊赛场上出现了“藏独”旗。德方赛事负责人甚至荒谬地扬言,赛场上将会继续出现“藏独”旗。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组织、个人以任何形式和理由为反华分裂活动提供支持。

——摘编自人民日报《体育赛场容不得政治挑衅》

材料三: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共和国,她受孕于自由的理念,并献身于一切人生来平等的理想。如今我们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内战,以考验我们或任何一个受孕于自由和献身于上述理想的共和国是否能够长久生存下去。

——摘自林肯《葛底斯堡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的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2)西藏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什么时候?当时的管理机构是什么?为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又设立什么机构(职位)?       
(3)材料三中“新的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林肯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4)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两国都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你觉得国家的统一有何积极影响?

三、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13. 古今中外,危机与改革相伴随,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内容包括: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踢宅。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七年级历史救学参考岳麓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考虑,其变法内容中哪一条最重要?(答案填数字序号即可,不必照抄内容)
材料二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哪次变法?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3)材料三中所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是什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题 | 适中(0.65)
1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的开场舞《千年之约》,将多种古老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把观众带回到了千年前那个见证丝绸之路畅通繁荣的地方——敦煌。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材料二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书体? 文字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材料中能感受到哪些古老的艺术?       
(4)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018-04-07更新 | 46次组卷
15.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已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明朝时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3)14──16世纪,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图一、图二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5)图三的棱镜门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但在国际上对美国实施全球监控的关注仍未平息。请问“棱镜门”网络泄密主要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技术。请问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6)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下去,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018-04-07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九年级2018年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材料分析复习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综合题
14
辨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7,8,9,10,11,12,13,14,15
2
世界近代史
3
中国近代史
4
中国现代史
5
世界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题
10.65都江堰  商鞅变法  秦朝的建立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20.65分封制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王国问题的解决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30.15张骞通西域  班超、对外交往(汉)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40.65铁犁牛耕的使用  商鞅变法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秦朝的暴政
50.65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王国问题的解决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60.65陆上丝绸之路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开始标志
70.65焚书坑儒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80.65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王国问题的解决  隋灭亡与唐建立
90.65铁犁牛耕的使用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00.65商鞅变法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孝文帝改革
110.65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书法艺术  纸币的出现及作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30.65商鞅变法  戊戌变法的经过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0.65孔子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石窟艺术
150.65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与新能源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二、辨析题
120.65秦朝的建立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