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微观现象解释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进行试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烧杯 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 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导出一些结论: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B、D中棉纱布均变红,且B中棉纱布的变红速率比D要 ________(填“快”或“慢”)。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___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Ⅱ所示的实验方法,有何优点:________

(3)图Ⅲ中的注射器可以用下列哪个仪器替代 ________(选填字母)。
2021-11-1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2 . 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分子的性质。
【实验探究】勇往直前小组的同学,按如图直接进行【探究实验1】。她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上面实验现象一定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吗?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上面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各种猜想小冰:空气中成分和酚酞反应
小城:水和酚酞反应
小美:氨水分子运动到酚酞中反应
【收集证据】小冰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探究2】,在大烧杯外放一个盛有酚酞的小烧杯C,实验后观察到C中酚酞___________,所以小冰排除了自己的猜想,他这种方法是我们经常采用的___________实验法。

小城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___________,也排除了自己的猜想。
小美补充了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的实验,最终同学们得出结论,探究实验1的现象,是氨分子运动到酚酞中反应产生的现象。
【拓展延伸】同学们又根据相同原理,设计了趣味小魔术“铁树开花”,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小棉花团真的变成了艳丽的花。请你推测实验中___________(填“X”或“Y”)是浓氨水,大家也能得出浓氨水具有___________。(填一条物理性质和一条化学性质)的性质。
3 . 图Ⅰ是小明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B、C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2021-06-17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4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大烧杯内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导致产生上述现象。猜想2: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______,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量酚酞溶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
取少量小烧杯中的氨水,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猜想_______填“1”或“2”是正确的。
【实验拓展】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有关。
(3)从上述图中还可以得出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1-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蚌埠经开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5 . 课堂上老师按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进行试验]
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
[分析讨论]
(1)按照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棉纱布B没有变红而棉纱布A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_______ (答一条即可)
(3)改进后图1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1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1:按图1和图2所示的装置同时进行试验,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图3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过一会儿后,从图3中观察到有白烟(如图所示位置)产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_____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2020-02-2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合肥市四十二中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6 .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 ℃的热水中。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请说出4个被控制的量:________
2019-09-09更新 | 35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中学英才学校2019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过关检测试卷(第三单元 课题1原子和分子)
7 . 为了探究分子是否运动,张亮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一段时间后,可见图1中酚酞的液点由下往上依次变红色,他得出了结论 _____ ,但陈红觉得张亮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她又补充了实验,你觉得没有必要的是 _____ (填序号)。
A 用酒精灯对U型管加热
B 向少量浓氨水中滴加酚酞试液
C 取少量浓氨水放在空气中看是否变色
D 在U型管外放一条相同的酚酞试液纸条
酚酞变色,而棉球没有变色,说明浓氨水和酚酞两种物质中 _____ 具有挥发性。
(2)陈红还想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她说:“我们已经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 _____ ,但“可能还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画线部分的话语属于陈红在 _____ (填序号)。
A 设计实验 B 提出假设 C 描述现象 D 分析结论
她查找了资料: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浓氨水易挥发出NH3.HCl和NH3会反应产生白烟(白烟成分为NH4Cl),然后按图2所示固定装置,在U型管管口分别塞上脱脂棉,各滴加一定量浓盐酸、浓氨水,用橡皮塞塞紧,几分钟后,观察到U型管 _____ (“左侧”、“中间”或“右侧”)出现较多白烟,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生成的白烟NH4Cl可以作为一种氮肥,质量为多少千克的NH4NO3中氮元素质量与10.7千克的NH4Cl中氮元素质量是相等的? _____ (请写出计算过程)
2019-04-1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8 . 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用一个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氨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氨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 ___________ 不可能,可直接排除,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后,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不变色氨气 _________ 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 ___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
______
________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 ___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

2018-12-1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
9 .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
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___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填空)
实验内容和方法现象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 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不变色______(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色
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酚酞不变色氨气______使酚酞变色(填“能”或“不能”)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变成
____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③上述探究在设计上采用了_____实验,证明出不同的分子,其______性质不同(填“化学”或“物理”)。
2016-12-1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潜江积玉口中学九年级上学期十一月联考化学试卷
10 . “微粒运动实验”再探究。
【实验回顾】如图甲所示:老师演示了书本63页“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该实验利用了浓氨水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A烧杯B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B烧杯B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C烧杯C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D烧杯C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问题提出】酚酞微粒是否在运动?
【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将一条用水湿透的滤纸条放入图甲实验已变红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交流表达】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只利用图甲中药品,不用滤纸条,改用胶头滴管也能完成实验探究,则操作步骤和现象是_______
【实验结论】由本实验可以得出有关微粒运动的结论是(不定项选择):_______
A有的微粒是运动的,有的微粒是静止的
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但运动速度可能不同
C微粒的运动速度与微粒的种类有关
D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所处介质有关
E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