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硫粉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将装置 1 改为装置 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
C.装置 2 实验中要反复推拉注射器,否则注射器内剩余气体体积会偏小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2 .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氧气性质的一体化实验装置。用该装置可以自动收集氧气并进行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I是氧气的发生装置。(忽略导管中的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b的名称是______
②关闭弹簧夹k2,打开k1,打开活塞,反应开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若发觉气流产生速度不稳定,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③在k1处可以检验氧气,使用的方法是______,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是氧气。
(2)装置II是双开口集气瓶,可以收集氧气。
①关闭k1,打开k2和k4。该方法能收集氧气的原因是利用了氧气______性质;
②有同学提出,还可以将收集方法改为排空气法。可行的设计是:先移去装置中的水,然后将导管______(填“c”或“d”)改为通到顶部的长管。
(3)利用收集的氧气进行木炭燃烧实验
关闭k4,打开橡皮塞k3,将装有红热的木炭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装置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利用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
①再次收集一瓶氧气。收集过程中应在水被排尽______(填“前”或“后”)关闭k2和k4,原因是______
②将装有下端系有火柴棍的灼热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装置II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
(5)探究氧气浓度与反应剧烈程度的关系
将装置II替换为如图部分,储水装置替换为装有碱液的烧杯(已知SO2易溶于碱液),其余部分不变。

①二氧化硫随意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的空气污染是______
②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到氧气浓度增大引起实验现象的前后变化,请你对下列操作进行排序:______、f。
a.关闭k1,打开k2
b.迅速塞紧橡皮塞(连接有燃烧匙)k3,将导管伸入烧杯中;
c.在空气中点燃硫;
d.检查装置气密性;
e.在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硫粉;
f.关闭k2
③若按正确的操作进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变化是______,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停止燃烧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022-11-06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徐汇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3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I.硫在氧气中燃烧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硫在空气里燃烧,要预先对其加热,是为了 _____ ,期间观察到燃烧匙里的黄色固体变成 _______ 态;
(2)硫在氧气瓶里燃烧发出 ______ 火焰,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目的是 _________
II.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_________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0 mL水和10 mL 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 _________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可以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CaO) 制成 “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值是 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___
(3)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1400吨,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扬州梅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4 .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分析不合理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①中细沙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D.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1)图甲中: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__火焰。
(2)甲、乙、丙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但其目的各不相同。装置甲中加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4)写出图丁集气瓶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A、B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将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她将看到甲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___________瓶。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图乙装置,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023-10-2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A、B、C、D、E、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B、C、F 均为单质,E 由二种元素组成,F 的分子中含有 16 个电子,D 的分子中含有 18 个电子,A 和 D 常温下是液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农示相邻两物质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省略)。

(1)F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若 B 为暗红色固体。写出 B 与 F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若 B 为淡黄色固体,实验时在集气瓶中加水的目的________
(3)若 C 与 F 反应生成黑色固体,请写出 C 与 F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4)根据以上物质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E 可能是白色固体
②D 一定不是水
③A 一定是酒精
④工业上只能通过化学变化得到较为纯净的 F
⑤D 或 E 转化为 F 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