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和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5 道试题
1 .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
【实验1】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某小组同学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有同学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在密闭隔热容器中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在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密度为1.1g/mL)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密度为1.0g/mL)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就能使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结果保留整数)

【实验2】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
小组同学根据图2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A试管和B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结果如图3和图4,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4)根据图3所示电导率变化,请写出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5)图4中电导率的变化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2024-04-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作业反馈化学试题
2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
(1)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U形玻璃管中__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反应放热

【评价反思】
(2)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有同学提出还可利用pH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下图是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曲线。

   

(3)图中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填“A”、“B”或“C”)。
(4)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填离子符号)。
(5)该实验通过验证__________(填“反应物消失”或“有新物质生成”)证明物质发生了反应。
2024-04-17更新 | 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庆阳市九年级中考一模物理·化学试题-初中化学
3 .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仪器A中溶液慢慢加入烧杯中溶液,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已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0g,质量分数为4%。

(1)图2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
(3)计算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4-04-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下列实验方案的创新设计既实现绿色环保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NaOH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D.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024-04-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北京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题
5 . 下列创新小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匀微热燃烧管,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探究中和反应是否放热,观察到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C.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观察到酚酞溶液从右到左依次变红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观察到甲试管口带火星木条不复燃,乙试管口带火星木条复燃
A.AB.BC.CD.D
2024-04-08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一模化学试题
6 . 下列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事实结论
A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热量放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B硫在氧气中燃烧较在空气中燃烧剧烈氧气浓度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D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某无色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无色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硫酸
A.AB.BC.CD.D
2024-04-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部分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题
7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是不是拿错了药品?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小组同学另取未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实验,记录信息如下:

(1)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______
(2)图二说明中和反应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3)由图三可知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2024-04-0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8 . 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探究。请你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②甲同学观察到实验2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________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③小亮同学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实验3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王敏同学向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某同学借助图甲中传感器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及温度变化如图乙。

①由图乙可判断溶液X是______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分析图乙可得该反应过程中______热量的结论(填“吸收”或“放出”)。
③下列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
A.测定溶液的pH=7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产生
C.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D.测得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④大多数酸碱反应无明显现象,老师指导同学们设计的如图实验能验证酸碱发生反应的是______
A.        B.         C.
2024-04-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城区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20mL0.4%的NaOH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
B.在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
C.在c点时溶液加入碳酸钠粉末,有气泡产生
D.该反应放热,且在c点时,溶液温度最高

10 .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项目】设计实验以观察到的明显现象,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将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按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完成实验。

方案Ⅰ:测定溶液pH的变化


(1)甲同学将___________,测定得到如图1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以作证明。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方案Ⅱ:测量溶液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乙同学测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以作证明、且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

方案Ⅲ:借助酸碱指示剂使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3)丙同学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观察到___________,以作证明。

【实验结论】


(4)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反思】研究图3所示实验(除酚酞外),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提出猜想】


(5)猜想Ⅰ:___________;猜想Ⅱ:K2SO4和H2SO4;猜想Ⅲ:K2SO4和KOH。

同学们经讨论后发现猜想Ⅲ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6)兴趣小组选用Fe2O3粉末进行如下探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根据观察到的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Ⅱ是正确的。

【实验讨论】


(7)同学们认为可用物质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A.BaCl2B.ZnC.K2CO3D.NaOHE.紫色石蕊溶液

【废水处理】


(8)全班同学完成实验后共产生1100g含H2SO4废液,不能直接排放。取100g废液样品,逐滴加入8%的NaOH溶液至废液呈中性,消耗NaOH溶液100g。若用熟石灰处理剩余废液,理论上还需多少克熟石灰?(写出计算过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