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753 道试题
1 . 学习过程中,王同学整理了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钢)发展史的资料。据此资料无法得出(     
1890年重钢前身汉阳铁厂由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成立
1938年汉阳铁厂主要设备,经水路历时一年半,送达抗战大后方重庆,选址重庆大渡口
1949年12月钢铁厂改名为二十九兵工厂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1952年5月该厂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所需全部钢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重工业部颁发的第一张一等奖奖状
1952年多家工厂与其合并后改称“重庆钢铁公司”
1994年重钢开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同年11月,被确定为全国100家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
A.重钢的发展充分见证了中国历史百年变迁
B.重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C.重钢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示范作用
D.以重钢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发展十分顺利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追求对现实的关注,认为对知识学问的研究也要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当推达·芬奇。他认为:“为了追求自然主义,绘画必须受制于数学科学,艺术与科学可以完美结合。”为了提高绘画方面的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研究眼睛构造、人体结构等,留下上万页笔记,记录了科学实验及其心得......总而言之,如果没有文艺复兴的洗礼,就不会有近代科学的辉煌!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期,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科研经费也越来越超出私人企业所能承受的极限,美国开始对科技事业发展进行资助。1934年罗斯福强调“联邦政府有责任对国家经济和科学研究进行干预和支持”。二战爆发后,为了军事需要美国把联邦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以及私人企业等四个方面的科研力量,由联邦政府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直接管理,完成战时大科学体制的构建。二战后,美国科学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的科学中心,原因就在于实行了"大科学"体制。

——摘编自赵红州《"大科学"的由来及其发展》

材料三   2024年全国两会指出要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规划是关于一个较长时期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的总体设想和蓝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科技规划,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简称国内形势目标主要内容
《1956- 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力争某些重要和急需的部门在12年内按近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确定了57项任务,重点发展喷气技术、无线电电子学中的新技术、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等
《1978- 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按近或达到7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等确定了农业、能源、遗传工程、电子计算机等8个重,点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钢耍( 2006-2O2O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自主创新、重点跨越,2O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等确定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如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摘编自樊春良《新中国70年科技规划的创立与发展--不同时期科技规划的比较》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涉及”。
A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注重学问研究的实用性。
B文艺复兴运动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
C达·芬奇认为自然主义之下的绘画不必拘泥于科学。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大科学"体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对应的内容。并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科技规划发展的特点。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3 . 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有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的表述完整的是(     
A.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
C.529年,查士丁尼组建的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D.玻利瓦尔与圣马丁共同领导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4 .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请从“和平友好”“国际地位”“世界贡献”中任选一个观察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5 . 下图为重庆夔门"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题刻。这幅题刻主要反映了(     

A.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决心B.川渝将士踊跃参加抗日
C.重庆成为抗战的大后方D.抗日战争取得初步胜利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天平的两端质量(重量)不平衡时,会打破天平的持平稳定局面。下图可用来说明(     

A.中国反殖民斗争的驱动力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C.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特点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7 . 棉花很轻,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却很重。某班开展了“棉花的故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棉花蕴藏人类文明】

材料一

1959年,考古学家在吐鲁番晋墓中发现了有精致图案的棉丝品和布俑衣裤,还有已碳化了的棉籽粒,经鉴定是非洲草棉。

书中记载:“凡棉布寸土皆有”“凡织布有云花、斜文、象眼(花纹)等…织机十室必有”。

【任务二棉花撬动世界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棉花生产与贸易下的世界:

——据斯文·贝克特著《棉花帝国》,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

【任务三棉花见证中国变迁】

材料三   近代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状况:

1878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
1891-1895华新纺织新局、华盛纺织总局、裕源纱厂、裕晋纱厂、大纯纱厂等纷纷落户上海
1895-1919上海共有纱锭167万余枚,占全国总数90%。其中华商投资占比33%,外商投资占比67%
1919-1928上海华资的纺织厂机器依赖进口,备受日资压迫,出现衰落景象。有文章呼吁“拥护中国所种之棉花,不让外来之棉纱夺中国市场之利

——据柳成杰《近代上海纺织机器工业研究》整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以上材料都为我们研究棉花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B《天工开物》对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从以上史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示例:1:新疆地区晋墓发现棉籽,说明晋朝时新疆地区已种植棉花。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62年“棉荒”出现的历史原因。并谈谈你对“棉花撬动世界发展”的理解。
(4)1929年,上海市社会局请市民大众投票评选市花。棉花高居榜首,夺得桂冠当选上海市花。4月29日,《申报》刊登这一评选结果。请根据材料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棉花当选上海市花撰写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8 . 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工厂是与手工生产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
D.19世纪开始出现社会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9 .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是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摘自求是网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
10 . 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材料意在说明(     
A.工业革命出现的根源是能源危机B.工业革命促进了能源的转型
C.能源转型推动工业革命产生D.工业革命为能源转型带来了契机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