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46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流亡:抗战时期东北流亡学生口述》亲历者之一的康延正的一份材料“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
今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某同学通过云展览参观了“京师同文馆旧址、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搜集了“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B.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3 . 某校开展历史研究课,学生搜集了“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东厂、雍正帝设军机处”等材料。由此可见,研究主题应该为(     
A.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B.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C.明清民族关系的发展D.明清思想专制的体现
今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其科技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华佗麻沸散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毕昇活字印刷术D.宋应星造纸术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这说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关键在(     
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有教无类
今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
2024九年级下·山东济南·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清朝
政治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代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外交他是登州卫(今山东蓬莱)人,青年时立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中年时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或事件)。

材料二   雍正皇帝指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强调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形式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摘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在西藏地区“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的具体表现。综合两则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今日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山东济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后期,中国边疆地区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英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行省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C.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D.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控制
今日更新 | 87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的政治、交通、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影响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解除禁军将领军权,设立三司,削
弱分割宰相的权力,设转运使将地
方财赋收归中央

战国思想家:A

秦朝

B朝

明朝

材料二   (见下页图)

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
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三

论点(积极作用)

论据

使汉代儒学得到重大发展,并从此成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 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接受C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论点(消极作用)

论据

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明代 D ;清代的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A、B 两处。从秦到明,君权、相权的关系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2)秦隋两朝短暂的历史中留下了辉煌的水利工程,加强南北交通,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3)上表是李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评价表格,请你将其补充完整,并指出李明所运用的评价方法。
今日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明县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三模试题
9 . 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了(     



2022年2月24日, 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冲突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2022年全球人口突破80亿
A.人类面临的挑战B.世界的安全问题C.激烈的地区冲突D.全球的生态问题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4月10日下午在北京会见马英九一行时强调,“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幅图片对应的朝代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清朝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图二B、C两处分别设置什么机构?

材料二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还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摘自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2)材料二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得以成功实践?

材料三   习近平对台论述提出“四个坚定”,即“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英九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深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两岸同胞福祉,携手前行,致力振兴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与马英九第二次会面(来源:综合新华社、广电总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材料四   1990年,德国统一,综合国力、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也大幅提升。2049年中国综合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全国人民、全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聚集起我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两岸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易昌良《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到21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综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人民共鸣“中华民族”的认识?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