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朝廷立议,户殷(人口多)之处,得徒宽乡(土地较多的地方)”、贞观十一年新颁布唐律规定,宽乡占田违限者不以违令论处,这使贫困的农民得到一些土地。唐太宗还在法律中规定,“诸非法兴造(大兴土木)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判贪污罪)论”,以此防止非时调用民工,有利于季节性很强的农业生产。……朝廷设置专官,以“掌天下川渎陂池(河川)之政令”,使河道得到有效治理,“百姓获其利”。

——摘编自白至德编著《大繁荣-中古时代-隋唐》

材料二   在1935年,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公用事业法案》等法律措施,在这些法律中,《社会保障法》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社会保障的立法,内容包括养老金制度、事业保险制度、儿童救济制度、最低工资制度、资助保障事业等方面,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就是在这些立法中首次建立起来的。“罗斯福新政”的这些法律措施极大程度地适应了当时社会上人们的需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从而使危机得到缓解,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钟世鹃、赵占年《试论社会保障与解决经济危机——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国家治理体系的变革

阶段

总体特征

影响

1949-1978年

国家对社会总体控制加强,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在生活各领域成为国家治理的辅助力量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实现了维持社会稳定、恢复国民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1978-2012年

国家进行了渐进性放权改革,市场和社会力量加速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造就了“中国奇迹”

2012-2019年

以“特色制度整合”为特征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整合市场和国家力量;激发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服务民生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理自徐法寅《新中国70年国家治理体系变迁的逻辑及前景》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时期采取的使百姓获益的措施。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中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罗斯福时期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B罗斯福新政适应了劳动人民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政策,为人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3)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的“借鉴”。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70年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实例,论证1978-2012年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
(5)综上,请谈谈你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八)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但是,日本处心积虑要跻身强国行列,所以一直试图寻找机会冲破原有体系的束缚。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正是该体系崩溃的起点。

——摘编自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
B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地区。(     )
(2)材料一中“战后世界新秩序”指的是什么体系?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体系的实质。

材料二   反侵略大国丧失了对战争的警觉,放松了战争准备。从一开始便采取了安抚、退让的“绥靖政策”,当大战悄然逼近之际,依然不想“以牙还牙”,希望以此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而避免大战。殊不知法西斯国家欲壑难填、得寸进尺,直至点燃了大战的火药桶。在和平幻想破灭后,1942年元旦,罗斯福总统首先在宣言上签字,紧接着英、苏、中……依次在宣言上签字。它改变了反侵略国家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格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侵略阵营取得了全面的、压倒性的优势,从而使得这场大战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反侵略国家对法西斯国家态度的变化和各国“在宣言上签字”的影响。

材料三

(4)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押题卷(四)
3 . 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人民的命运所系、福祉所在,国家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某中学开展以“国家统一”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统一·实现】

秦朝通过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手段,使全国人民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这对中国历史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秦朝在政治、行政、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稳定、高效、规范的律法制度和地方制度,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来历史上的重要参考标准。秦朝修建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重要文化和历史遗产,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摘编自吕思勉《秦汉史》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统一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的实质和汉武帝统治时期思想措施上的变化。
【任务二统一·巩固】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还是由资本主义工商业来统治?北方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这场战争最终清除了联邦只是一个各州的联盟,而其成员可以随意退出的观念。如今成功地取代它的是另一种观念,即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一个民族国家。

——摘编自[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南北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
B南北战争使美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3)根据材料,概括南北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为扭转战局而采取的措施。
【任务三统一·创新】

                              元朝疆域图
(4)根据地图,概括元朝巩固统一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押题卷(四)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在政治秩序上,唐朝与周边诸国通过册封和朝贡的外交关系构筑起了国际秩序。从地理上来看,东亚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都接受了中华普遍性文化,共享先进的理念和知识。部分东亚国家还以中华文化的框架为基础,吸收、接纳中国的思想和制度,并灵活利用其中特定的思想或制度。

——摘编自陈在教《古代东亚汉字文化圈中的共性与个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中国是东亚文化圈中心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2)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图中所示航线都绕过了好望角。(     )
B.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之命进行环球航行。(     )
C.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
(3)根据材料二,归纳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材料三   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布局,包括加快自贸试验区、自由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实施更大范围的开放;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包括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等,实施更宽领域的开放;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包括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等制度,实施更深层次的开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摘自习近平在2023年8月22日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4)根据材料三,概括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点,指出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五)
5 . 人口迁徙反映时代变化。学校举办了“历史上的人口迁徙”的专题活动,现邀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民族迁徙——感悟历史趋势】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的举族南下和北方胡族的大量内迁使得各民族分族聚居的格局被打乱,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状态,对于各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北方各族人民逐渐稳定于中原的农业经济生活,汉语逐渐成为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中华民族自身物质及精神文化得到了丰富。同时汉族在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精华。大批汉人的南迁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黄小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杂居与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2)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
【任务二人口流动——感知时代洪流】

材料二

                                                     

(3)观察材料二的两幅图表,探究两幅图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两幅图中内容变化的原因。
【任务三区域人口——感受时代使命]

材料三

年份重庆人口数量(人)
1937年475968
1938年488662
1939年415208
1940年394092
1941年720387
1942年830918

注:为避免重庆政治地位的升高与人口的密集,招来日机的轰炸,从1938年初,重庆防空司令部命令人民向四乡疏散,大批机关、工厂、学校、团体及市民到市郊各地,并逐渐使这些地区发展,为市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到1940年底市县界限划定时,重庆的土地面积得以成倍扩展,先前被疏散出市区的大批人口再次纳入市区范围。1944年春,日军发动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即豫湘桂战役,于12月初攻占了贵州的独山和八寨,在此条件下,湘桂黔诸省的工厂、机关与学校再度大规模内迁,涌入四川,移入重庆。

——摘自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

(4)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重庆人口迁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抗战时期重庆人口增加的影响。
(5)综上,请你概括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七)
6 . 服饰是一种语言,反映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某中学以“服饰变迁的历史”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古代服饰变迁】

(1)上图中北魏鲜卑贵族与唐朝女子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个朝代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及对中华文明的共同影响。
【任务二近代服饰变迁】

国务院现已将民国服制议定,大别为三:(一)西式礼服,(二)公服,(三)常服。礼服纯仿美制,公服专以仿西式制用,服制以职业分工为制定标准…--关于大礼服及常礼服之用料,如本国有相当之毛织品时,得适用之。

——摘自1912年10月3日《民国服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
B辛亥革命后,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大。(     )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日两国近代服饰的变化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
【任务三现代服饰变迁】

(4)根据上图,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服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哪些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开始于哪一会议的召开?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服饰的变迁受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六)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范围扩大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内在动力。(     )
B达•伽马第一个找到通往东印度的航线。(     )
C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
(2)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工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第一次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东方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编自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3)根据材料二,概括资产阶级在两次工业革命中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东方国家的大门”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二战后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新阶段,即信息化基础上的全球生产阶段。这一阶段,虽然西方国家主导着全球化进程,但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克服自身的缺陷和问题,它们也在不断吸取和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引进和实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一些政策措施。当今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国际社会从彼此“联系”发展到“联系超级密切”,进而更加相互依赖。西方国家依靠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一直位于世界发展潮流的前列。科技立威、科技立国是西方国家的制胜法宝,是西方国家称霸世界的重要资本。

——摘编自孙劲松《全球化视野下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时代主题。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六)
8 .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见证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某校同学以“文明•发展”为主题设计了如下项目式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任务一   文明的丰富与多彩】

【任务二文明的冲突与觉醒】

某同学在探究“文明的冲突与民族的觉醒”时阅读了胡德坤的论文《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并据此收集和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任务三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同学们据此收集整理了部分史实,陈列如下:

古代

现代

良渚文明

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在良渚古城遗址举行

革故鼎新

提出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和合共生

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请将上述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简述其历史价值。
实物史料:__________________文献史料: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不正确。
A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法西斯集团企图统治并奴役全人类的幻想。
B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南非的独立,标志着殖民统治在非洲的瓦解。
(3)根据材料,概括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其对非洲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补充完整,并从表格中任选一组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的理解。
(5)请你为这次探究活动拟一条标语。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六)
9 .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之大计。某中学开展以“史话教育”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古代教育】

在春秋末期的“私学”热中,孔子兴办的私学脱颖而出,成了培养人才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教育学术团队。孔子办学,教学内容很广泛,有著名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兴办私学,教育效果极其显著,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门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不仅办学规模空前,而且优秀人才辈出。孔子办私学,还为后世提供了永不褪色的价值范式和教学原则。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招收学生“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春秋时期私学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空前的创举。它使教育走出官府、走向民间,“学在四夷”,促进了知识的下移,开辟了古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私学还通过师徒讲学、传道,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开拓出了中国文化的新局面,中国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就此拉开了大幕。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的私学脱颖而出”的原因和私学兴起的影响。
【任务二近代教育】

中世纪欧洲社会正经历着封建制度的兴起和经济的转型,许多城市兴起并逐渐成为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实体,同时也给予了教育机会,这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大学的建立往往需要特许状或教宗的认可,并受到当地政府或教会的支持。大学通常由一群教师和学生组成,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术机构。教师享有一定的教学权力和学术独立性,可以自由选择教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学制的学科设置多样化,涵盖了文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学、神学、法学、医学等领域。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为大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
B.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建立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
(3)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特点。
【任务三现代教育】

建国后中国教育发展统计表

年份学前教育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
1949年0.4(1950年)203.11.10.26
2018年81.799.95100.988.848.1
(4)根据上表,归纳建国后中国教育发展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试题押题卷(五)
10 .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历史,并开展了项目学习,请你参与活动。
【活动一邮票中的历史】

材料一   第一小组的同学选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邮票:

                                

        ①主题:开天辟地   ②主题: 峥嵘岁月          ③主题: 制度奠基

【活动二节日中的历史】

第二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日中寻找历史:

材料二   传统节日庆典在近代早期英国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工厂主的抵制。在新式工厂中,工厂主要求工人一周必须上六天班,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不服从的人将被罚款或开除。工厂主对于工人因庆祝传统节日而旷工、迟到的行为无法容忍,政府法治机关也对工人的旷工行为进行打击。同时,中上流社会倡导的海滨度假、游览公园和博物馆、到图书馆阅读等活动,逐渐成为近代新的休闲时尚。传统节日庆典走向衰落,法定的星期六半日假和其他年度假日,逐步取代传统节日。

——摘编自李斌《英国节庆日生活之嬗变》

材料三   2023年12月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为庆祝春节,故宫博物院推出新春文化“佳”宴:

故宫“新春文化‘佳'宴”"

线上展

龙腾春望——数字多宝阁

辰龙献瑞——数字文物库

龙在苍穹       故宫名画记

视频区

紫禁城里寻龙迹,午门龙年看大展直播活动

文创区

新春故宫文创产品

“宫啮记·过大年”

宫廷过年习俗

观看入口: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WWW.dpm.org.cn

【活动三地名中的历史]

第三小组的同学选择了我们最熟悉的重庆地名作为研究对象:

十八梯

明朝时,这里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

四、五、六、七、九公里

抗战时期,需要建设川黔公路以确保抗战所需物资能够从重庆顺利送达前线。川黔公路的起点位于南岸区海棠溪河边的码头,即所谓“零公里”。为了便于记忆和计算距离,人们根据公路里程数设置了类似“公里”的地名

朝大门、千厮门、临江门等

重庆古时城门众多,虽然很多城门已消失,但渝中尚有很多地名仍以城门命名。

沙坪坝、李子坝、大坪等

重庆多山,由此产生了吊脚楼等独特建筑,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山间的平地的重视。在重庆的地名中广坪"和"坝"意为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

谢家湾等

清朝时,在今天谢家湾街道居住的居民多姓谢,因而得名。

邹容路等

为纪念辛亥革命时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斗士邹容而得名。

上新街、下浩

由于独特的丘陵地形,重庆地势十分不规整,多坡多坎,道路蜿蜒。因此重庆是一座方位概念很模糊的城市,常使用"上”“下”描述地理方位。
(1)每张邮票都有不同的表现元素,指出与下列表现元素对应的邮票主题。(写序号)

表现元素

主题

南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遵义会议会址、飞夺泸定桥(油画)

__________________

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工商业公私合营(历史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五四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防建设、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你探究右图的邮票主题和表现元素,设计一枚邮票。(不可重复使用上述材料中的邮票主题和表现元素;所设计的邮票至少有两个表现元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也较早显现出工业化社会的弊端。
B传统的节日庆典在今天的英国社会中已不存在,被彻底取代。
(4)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叶英国节日庆典走向衰落的原因。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传承与创新两方面,谈谈你对当今春节年俗的认识。
(6)根据材料,归纳重庆地区的命名规律。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重庆市中考历史预测卷(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