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大事记(部分)

①1945年   中共七大   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1982年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④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1997年   中共十五大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⑥2002年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⑦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⑧2017年   中共十九大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摘录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标尺

1921年(开天辟地)→1935年(生死攸关)→1949年(改天换地)→1978年(深刻变革)→1997年(洗雪国耻)→2021年(百年圆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根据材料一“大事记”中①⑤⑧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把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应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的“生死攸关”“深刻变革”分别指的是哪两会议的召开?这两次会议有哪些共同点?((至少两点)
(3)“百年圆梦”具体指圆的什么“梦”?
(4)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2 . 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和平是人类的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之殇】

材料一 这场战争是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次战争也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还因为在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厮杀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是顾不上立即动手扼杀俄国革命的。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大国关系】

材料二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摘自《大国关系》

【珍爱和平】

材料三 制作手抄报和图解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都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材料四   20 世纪末,人类已融入一个复杂多变的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人类今后的任务,就是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制约战争,维护和平,共赴未来,为全人类的共同幸福团结努力。

——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写出材料中“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核心国。
(2)材料二中“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3“ ▲”处战役在二战进程中有何重大作用?图4中手抄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 世纪以来人类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至少两点)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3 . 在历史长河中,东西方都有许多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图 2人物借梦游三界抨击教会的著作。把图 1 历史人物思想首次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历史人物毛泽东华盛顿
主要事迹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位历史人物,说说他们主要事迹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摘编自《中国的现代化寻路历程》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根据材料三,说说秦始皇在管理地方制度上有何创新?元朝时期又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4)材料四中邓小平说“在实践中摸索”,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具体的实践史实(至少两例)他摸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一个合适的主题。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4 . 遵义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关注时政热点,了解身边的历史”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

【任务一】选题:法制——2024 年春节档热议电影《第二十条》

(1)梳理古今中外的重要法律文献并回答问题。
①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任务二】选题:生产力——2024 年“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典型生产工具的变迁(时间轴)

(2)填写材料一中时间轴A、B处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弘扬工匠精神。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摘自李强总理《2024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根据材料二,归纳新质生产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至少两点)

【任务三】选题:文物——2023 年热播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材料三 据统计,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 2.3 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此前,有留学生参观大英博物馆时痛心道:“它们一定比我更想回家吧!”。2023 年 8 月《逃出大英博物馆》这则网络短剧以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从大英博物馆出逃归家的故事,“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

——摘编自《百度百科》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约 2.3 万件中国文物离家”的背景。(至少两点)“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谈谈你的看法。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某条约的内容简表

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军事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中图表所示是某条约的内容,指出这一条约的名称。这一条约与战后形成的哪一世界政治格局有关?

材料三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美]杰里·本特利

(3)材料三中"另一场战争"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重建后的新秩序。

材料四   西方势力之外力量中心陆续出现,新兴大国崛起,G20“体现出新的力量平衡”与全球事务管理、合作的新姿态,改变了长期由北方主导南方、欧美主导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西方有一种不祥之兆:一是在新世纪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为“西方不再占据支配地位”而担忧。……二是认为“新兴大国对现有秩序发出的挑战”造成了西方力量失衡。西方舆论称,远东的崛起“已经发动了‘争夺财富的世界战争’,他们实力的增强,导致‘西方衰弱’,他们的崛起是我们的衰退”。

——孔根红《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4)材料四中"新世纪的地缘政治格局"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新世界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四中、松桃四中两校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为维护家统一,稳定社会发展,我国历代在治理国家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

(1)材料一中《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是什么?

材料二   大部分地方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挡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大事年代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皇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通过以上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维护国家统一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四中、松桃四中两校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把遣唐使们学习的各项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典章用于改革和创新自身的制度,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摘编自钟萍、蔡梓成《日本遣唐使的影响》

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三:纸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的造纸术经由阿拉伯—埃及—西班牙这条路径传到欧洲。此后,造纸技术渐渐传遍整个欧亚大陆,使得一些中下层人士甚至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和信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改革和创新的依据,以及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处填写完整,并分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3)判断说明:你是否同意材料三造纸术的传播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文明的特点。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历慎思同学围绕“历史的延续与变迁”主题设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   【识读地图——认识疆域变化】

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战乱、有分裂,但每次战乱和分裂,都为下一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观察上面朝代形势图,指出从图1到图2呈现的历史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活动二   【分析表格——洞悉边疆治理】

中国边疆地区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边疆地区的发展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通过制定和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来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地管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时间事件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713康熙皇帝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2)根据活动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方式有____。(①战争或武力平叛;②设机构;③册封;④颁布法律;⑤放任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活动三   【解析文物——感知民族交融】

文物蕴含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辨识其中含义,是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途径之一。

(3)上述文物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仿照示例,任选一件文物加以介绍。(示例除外)示例:文物:土尔扈特部腰刀介绍:清朝乾隆时期,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官印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材料二   岭南地区以山地丘岭为主,水土不易保持。长期以来,以种植稻麦为主,因时有水旱之虞,或不及下种,或种而无获。淳化四年(993年)二月,令岭南诸州县劝诱农民种植豆、黍、粟、大麦、荞麦等生长周期短又耐旱的粮食作物,官府提供种子,试种阶段免纳赋税。河北雄、霸诸州,因连年霖雨,河渠溢涨,积水多为陂塘,“妨农种艺”。于是,因势兴修水田,引种水稻。初种水稻时忽视了河北无霜期短的规律,至霜降稻子还没成熟。次年又引进江东地区的早稻品种,调整播种时间,即获成功。江淮两浙地区,一遇旱灾,地势稍高的稻田禾苗枯死。1012年,宋真宗派使臣调运早熟耐旱作物“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择田种植。

——摘编自穆朝庆《北宋前期农业政策初探》

材料三   李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出身医生世家
从小立志行医
在诊室里勤奋读书
从科举转向医学
正式行医受欢迎
进入太医院任职
研究朝廷医药资料
决定重修本草
辞职回到家乡

——图书《李时珍的故事》

部分目录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属于哪一类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它是研究唐朝哪一政治制度的见证?请指出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举措,并概括这些举措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回答,李时珍的杰出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奋斗精神的角度概述李时珍能取得举世成就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中学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鸦片战争
184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
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0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1《辛丑条约》签订

(1)如果把以上10件大事作为一个学习单元,请你为这个学习单元拟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2)仿照示例,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示例除外)示例:事件:义和团运动高潮和八国联军侵华。
说明: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严重威胁到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等国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标题:____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影响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从江县翠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