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4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B

初唐·莫高窟壁画     
壁画题字: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材料二


两浙、福建等五路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
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人数23780 人(占 82%)103 人(占 0. 36%)
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种数1200 种(占 80%)2 种(占 0. 13%)

——据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整理

材料三


民族精神材料出处
精神一:开拓这些开拓事业名垂青史,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摘自新华社《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精神二:创新(创新人物)从实际的不足出发,取得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发展……摘自魏晓明《试论中国古代创新人物的几个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形式)对其进行记叙?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存在的关系。指出推动该关系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任选一种民族精神,结合史实阐述其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固原地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谣一: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要硬,野菜充饥忠越竖。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歌谣二:
手拉着手,肩并着肩。
为了和平,保国保家园。
跨过大河,翻过高山。
我们不怕困难和艰险。
志愿上前线,和朝鲜人民军一起作战。
中朝人民心连心,中朝友谊万万年。

——摘编自《红色歌谣》王焰安

材料二: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主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1)依据材料一歌谣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选择其中一首歌谣简述其所体现的“中国精神”。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幅画作所体现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的具体史实。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哪些宝贵经验需要我们传承好、发扬好?
3 . 食物名称,是全球化贸易的一个缩影。九年级某校历史社团以“外来食物的名称”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学习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同学们搜集和整理了生活中一些外国的外来食物名称及传入时间。列成下表。

名称类型传入时间传入物品现代名称
“胡”系列两汉至唐胡瓜、胡立、胡麻、胡桃、胡萝卜等黄瓜、蚕豆、芝麻、植桃、胡萝卜等
“番”系列南宋至元明番茄、番薯、番椒、番石榴等西红柿、红薯、辣椒、番石榴等
“洋”系列清代至近代洋葱、洋芋、洋姜、洋白菜等洋葱、土豆、姜、圆白菜等

材料二:由东南亚引种到中国的甘薯(也称番薯),400余年来,对中国山地和瘠土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甘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食物构成,缓解了其后出现的人口增长与粮食不足的矛盾,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以“唐”开头的食物,大都是通过中日贸易和交流传到日本的。如唐黍(玉米)、唐菜(菠菜)、唐辛子(辣椒)、唐瓜(黄瓜)。……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影响。

——摘编自王思明《外来作物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分别代表哪一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图说说其与表格中哪一系列名称有直接关联?并简述其联系。
(3)依据材料二,概括甘薯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4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盛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学揽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材料二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阖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材料三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摘编自《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一例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哪一本书将元朝的富庶和先进介绍给欧洲,并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极大向往的什么历史事件?
2024-06-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5 . 开放、交流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更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和包容,使得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材料二:凝聚开放共识,讲好中国故事。

图一:经济特区-厦门图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枚邮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邮票反映的历史史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
2024-06-1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大事年表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312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4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派团参加国际会议
19554第一届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开幕。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
197110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28日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19729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于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1980改革开放后,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2020中国以“云外交”方式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晤,通话87次,出席
(1)请依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为新中国外交成就划分历史分期,并说明不同分期内取得成就的背景。
(2)根据材料,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请你为建国以来的外交大事记确立一个主题。
2024-06-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7 . 某小组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时搜集了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研究。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欣赏文物——感受互鉴融通】

材料一

【解读文献——见证治国措施】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善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1)历史文物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一这两幅图片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2)研读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在治国方面的重大举措。
(3)通过以上的史料探究,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发展中留下的文字和实物资料?
2024-06-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实现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历史堪称全球现代化的经典模式。以1500年为开端,在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以海外殖民、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波又一波的历史浪潮终于把英国推上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

——周穗明《现代化:历史、深化与反思》

19世纪,美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领土的扩张,西部的开发,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国内市场的拓展,以及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成为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钱乘目《世界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的命题。
2020年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87倍。

——据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英、美两国现代化进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例具体举措;综上所述,你从中西方现代化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6-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的结果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另外就是引进了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经过试验和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对中国进行社会改造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人民网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

——赵宏宇《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载自“学习强国")

材料三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也是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1例阐述“革命”及“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
(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历经艰难曲折,但一直坚持不懈,对此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2024-06-1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最早因读法国革命史而启革命思想的是孙中山和黄兴。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许多青年学习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更加激发反对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革命思想。

特别是“法国革命提出的平等博爱自由”,使他们“很被这些新名词所陶醉”。

——俞旦初《20世纪初年法国大革命史在中国的介绍和影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体现了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史事分析法国革命对中国近代青年的影响。
(3)为两则材料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2024-06-1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九年级升学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