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59 道试题
1 . 充满血腥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抗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制造业产品向美洲和非洲出口,包括把许多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纺织品和其他商品转口到美洲和非洲;非洲向加勒比海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奴隶种植园输出奴隶;加勒比海地区向欧洲输出甘蔗,北美向欧洲输出烟草、毛皮以及其他商品。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亚非拉爆发的民族民主运动声势大、时间长,在亚洲有印度等国的反英斗争,在非洲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的反帝斗争,在拉丁美洲有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的反美斗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广大亚非拉地区都曾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共同历史,促使这些国家天然形成了命运共同体的最初意识。二战后的当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多数处于世界经济和权力的边缘,众多共性利益的现实诉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总是容易被认同和实践。

——摘编自谢文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境遇》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现象,并说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特点。
(3)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亚非拉国家该如何让应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提供一些合理建议。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瓷器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艺术底蕴。瓷器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变迁,曾作为贵族和皇室的象征,被用作礼品和官方外交用品。瓷器还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谐的设计和色彩,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制作过程的复杂工艺,体现了“精益求精”的精神;简约、精练的风格,展现了“节俭”“淡泊”的传统美德。

——摘编自《中国瓷器,何以让世界疯狂?》

材料二   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属于艺术范畴,雕塑家社会地位很高,可以青史留名;我国古代雕塑属于工艺范畴,制作者属于社会地位不高的工匠群体。中国古代雕塑带有传统装饰韵味,重神似而不注重形似;而西方艺术走过了一条文艺复兴的道路,形成了科学精确的写实艺术形式。

——摘编自丁方《凝固的美:东西方雕塑艺术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瓷器蕴含的深厚内涵。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比较了古代东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
(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请再举一例你所知道的海南著名文物,谈一谈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5183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

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周一良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今天的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通过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迅速传递信息,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了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也带给了人们更加便利的生活。

这个新的互相联系的世界也遭到了某些人的批评。例如,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言,这实际上将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语言限制在小范围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麦哲伦远航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航海活动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这一趋势的看法。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推选条件: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材料二   邓小平强调,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就得不到改善,“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将以下科技发明创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写序号,多选、错选)任选一项成就,结合一个推选条件,说明其入选理由。(示例除外)
类别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
成就二十四节气、《本草纲目》分类体系____、________、____
①罗盘(指南针)②长城③郑和航海④活字印刷术
示例《本草纲目》
分类体系:《本草纲目》分类方法严谨,更加接近现代的科学认识。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后来陆续被翻译成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因此,符合第三个推选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的理由。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队分别于2007年3-5月和2008年11-12月实施“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共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下面是“华光礁Ⅰ号”沉船的部分信息:

①沉船船体: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船板层数多,船板体量大。

②沉船路线:经考证,当时从福建泉州港出发,途经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南海西沙群岛沉没,是我国古代沉没于西沙群岛中的沉船之一。

③出水文物:船舱内的大量瓷器,绝大部分来自福建和江西景德镇,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形包括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材料二:以下内容是明清时期两艘著名帆船的信息:

①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大号宝船长约136米,宽约56米,排水量超过8000吨。

②“耆英号”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最大的木帆船,长近50米,宽约10米,满载排水量达800吨。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任选一条信息,说明其反映的南宋时期社会状况。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宝船与“耆英号”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两者不同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地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不同时期英国和美国的扩展示意图。

图1说明:十九世纪后半期的英国算上领土、自治领、殖民地和托管地,当时大英帝国人口数量4.13亿,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25%。大英帝国控制的疆域总面积更是达到了3400万平方公里,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

图2说明: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建立了大批军事基地,最多时达5000多个。目前,美国在全球140个国家都有军事基地,海外军事基地共374个,驻军30万。美军打开了各国大门,美国的商品随后就到,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材料三: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石油实现全部自给,新修铁路8000多千米,原子弹、氢弹相继研制成功。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美国对欧洲、日本的政治经济控制力减弱,自身的经济出现了“滞胀”的局面。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中苏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重新调整外交战略,寻求改善同美国的关系来应对苏联的威胁;与此同时,美国更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牵制苏联,确保争霸重点欧洲,共同的利益需要最终促使这两个国家开始走到一起。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是指哪些代价?“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决策后形成的格局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英、美两国对外扩张方式的异同。
(3)据材料三,概括中美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下面是张老师围绕“危机与应对”的主题,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图示——阐释历史脉络】

任务二【分析史料——评述历史人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俄罗斯“世纪风月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20实际30年代中期纽约的一次名义测验显示,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完成下面“思维导图”中①②处内容的填写,并概括图示反映的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及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共同因素。
(2)阅读上面三则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一位历史人物进行评述。
(3)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归纳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并谈谈你的感悟。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创新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学派的思想主张(部分)

学派主张
道家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赏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家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法家法不阿贵(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绳不挠出。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材料三   新质生产力的“新”应该是指由新技术、新能源、新业态等产生的新产业、新方式、新模式,培养一批新的技术人才,掌握新的技术,产生新的动能、新的领域、新的赛道,推动生产力上更高层次,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全社会更大程度的生产能力的提高。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上方图示方框内①②③处的历史知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结合秦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应如何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1927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军竞发,万众欢腾,许多工人、农民第一次发现命运和生活原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顷刻之间,所有的恐惧和黑暗又变本加厉地回到身边,人头滚滚,枪声凄厉,表面上开始走向统一的中国,实为破裂了。下半年,在南中国的苍茫群山和原野中,点点的星火在渐渐汇聚。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中共七大(1945年4至6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然后,需要……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没有主动发起过一场战争或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从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到大力倡导“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从消除绝对贫困到带头落实联合国202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援助;从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到带头倡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均充分体现了中国依靠和平发展富民强国的道路,更加彰显了“中国越强大,世界越受益”的事实。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自胡鞍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历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典范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探索现代化的多元图景和多元路径,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态。

——摘编自薛金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世界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快速传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7年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年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及历史背景。
(4)据材料四,谈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科技引领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③弗朗丝▪金伯尔:“我父亲认识几位对这一事业(利物浦——曼彻斯特的铁路)最感兴趣的绅士,当斯蒂芬森提议进行15英里铁路的试运行时,他们以极大的善意邀请我父亲带着我与他们同行,并允许我坐在斯蒂芬森的身旁,我认为这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耀之”

材料二   从长期来看,工业革命将英国变成了一个富庶和城市化的国家。给英国带来了物质进步、政治权力和剧变的全民文化。如果就短期而言,悲观论者攻击工业革命:强迫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污浊、拥挤不堪的城市里,……摧毁了他们的手工业。乐观论者则辩护: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其惊人的生产力。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三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头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电已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根据史料价值的不同进行分类,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属于间接史料的是_________。根据史料表现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属于口述史料的是_________。(以上都只填序号)
(2)材料二遵循了评价历史事件的哪些原则?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4)列举两例21 世纪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作为中学生该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海南华侨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