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27 道试题
1 . 人类历史上重大的社会变革都要经历长时间、深层次的思想准备,思想解放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更是社会变革的先行之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华夏启蒙,智慧绽放】

材料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材料二: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写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这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3)材料三中“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该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
【世界思潮,破茧新生】

材料四:十八世纪的法国,人民还处于黑暗之中。以伏尔泰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促进了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材料四中,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的哪一部文献体现了这场运动宣传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

材料五:“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实践中运用,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四)
2 . 团结合作,达成共赢乃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述有关“合作共赢”这一主题的探究任务。
【团结合作,共铸辉煌】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中华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进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社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型关大捷的意义。依据材料中的文字,写出“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国际携手,共赢世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2)上述文献中体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共同签署的文件是什么?写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化友为敌,美苏对峙】
主题:美苏争霸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图表中A、B两处补充完整,指出二战后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
【联合发展,共创繁荣】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下卷

(4)材料中“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是指最终在1993年建立的哪一组织?
(5)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合作的因素,你认为国家之间应该在哪些问题上加强合作?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四)
3 .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它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材料二: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实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世界文明史》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英国革命创造的“全新的政体”是什么?这一政体是通过哪一文件逐渐确立的?

材料四: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4)材料四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哪一事件?

材料五:人民民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通过自己的政权机关,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新型政治制度。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型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是由哪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正式确定的?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九年级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四)
4 . 东北,我们深爱的家乡,历经悠悠岁月,从古代部落纷争,到近代殖民与抗争,再到现代的工业化,见证了无数的变革与发展。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游牧纷争   历史悠久】

材料一:下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是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材料二: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所述是清朝进行了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哪次战役后,最终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
【殖民风云   民族抗争】

材料三: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期,俄国始终扮演着一个伪善帮凶的角色,然而却从中国攫取到了最多的利益……俄国通过各种手段,割占了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不能忘记的中俄关系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发生在哪一侵华战争前后?

材料四:历史遗迹是重要史料,承载了真实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东北地区开始“陷于日本殖民统治”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全力以赴   迎接曙光】

材料五: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5)材料五中的“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是哪一场战役?
【工业崛起   迅猛发展】

材料六:下表为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6)材料六的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在重工业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振兴东北   共铸辉煌】
(7)以所学史实为依托,就东北家乡的建设来讲,身为中学生的你有哪些良好的建议?
5 . 历史时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现在现实环境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块石碑见证一场残暴的战争】

材料二:旅顺,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一块特殊的石碑。上面刻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那是他们在这里犯下的滔天罪恶。这块石碑,见证了那段黑暗的历史,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材料四: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什么条约依据?
(2)与材料二中这座城市石碑雕刻内容有关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时间轴上①②处的时间、③处战争名称、④处条约名称填写完整。
(5)“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涌现出了不同的“最美奋斗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最美奋斗者】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图二中农民“入社”的“社”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仔细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据此,表中数据变化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20世纪80年代:最美奋斗者】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实行的政策是什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指的是什么?
7 . 古往今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没有中断过,并以其辉煌的成就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摘编自《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2023年4月10日)

材料三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中亚各国热烈回应和积极参与。10多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有力促进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欧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重要示范效应。中国一中亚合作向世界证明:世界越是纷乱,局势越是复杂,越要加强团结、增加合作。中国同中亚国家必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中亚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中国一中亚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新能量》

(1)依据材料一指出“凿空之旅”从哪里出发?结合所学,指出这支“和平使团”的“团长”是谁?
(2)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活跃,请列举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宋朝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一朝代?“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最远到达哪里?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哪一项政策是“将长久不变”的?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依据材料分析我国愿意与什么样的国家相向而行?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
(4)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同中亚国家先试先行,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张继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研究》

材料二   拥有先进理论武装和高度先进性的革命政党一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民族复兴的大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摘编自张燕、周书焕《大党魅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继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为党和人民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

——人民网一人民日报摘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的“器物层面”“观念层面”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观念层面”所高举的口号是什么?该事件为随后爆发的哪一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2)材料二中的“革命政党”成立于哪一年?它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写出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带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人物是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4)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哪些宝贵经验需要我们传承好、发扬好?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9 .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其中。
【古代民主与法治】

                         

图一                                             图二                                   图三

【资本主义民主与法治】

项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重要文献

A

《独立宣言》和B

C和《拿破仑法典》

结果

确立君主立宪制

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人类法治历史源远流长。图一人物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强调以法治国,他是谁?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思想观点后,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2)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图二人物是谁?他主政时期把雅典的什么政治发展到高峰?
(3)图三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哪个奴隶制国家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哪一部法律文献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4)表格归纳了英国、美国和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三件大事,ABC三处对应的重要文献分别是什么?
(5)表格中B处的文献是依据什么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6)《拿破仑法典》是维护哪个阶级利益的?
(7)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8)通过研究学习,请你谈一谈对民主和法治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10 . 改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一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下)》

材料二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   1945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值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波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两次改革使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依据材料指出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中国在19世纪末也进行了一场类似于明治政府时期的改革是什么?
(2)材料二中亚历山大二世说的这番话,针对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该事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俄国的什么制度在该事件中被废除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用什么政策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实行新政的?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你谈谈改革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