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04 道试题
1 . 革命、战争和改革是社会更替与变革的重要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革命或战争(部分)

革命或战争名称入选理由
A.它推翻了本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世界上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B.法国大革命
C.它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材料二   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这些情况和‘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相对照.全军指战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和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

——摘自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三   罗斯福无意为美国创造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   

——《全球通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A、C所代表的革命或战争名称。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撰写其入选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军获得了“新的生命”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主席的正确的路线”开始于什么事件。
(3)材料三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采取“市场+计划”的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体制,也体现了这个模式。请问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斯福和邓小平为“挽救”社会制度所作的努力有何相似之处。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武冈市秦桥乡中学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毕业会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第二步”目标实现的标志。并说明“第二步”目标的实现在当时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份……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发展主轴成功转移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请对这一事件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   下是1992─2012年某市GDP增长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展示了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国际、国内形势。

(1)在中国近代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介绍的历史人物是谁?基于你对下图的理解,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材料二

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图一 李宗仁在台儿庄
A:影响      

图二 彭德怀在前线
B:战役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A、B的内容,并据此概括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系。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虽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个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

材料一

梦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探索层面
①____洋务运动李鸿章、张之洞等器物层面
变法强国梦戊戌变法②____制度层面
民主共和梦③____孙中山
民主科学梦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④____

材料二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军事上集思广益,大胆用人,军队中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发挥了非常好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在中共中央、解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动员下,解放区人民掀起踊跃支前的热潮。三大战役中,动用民工880余万人次,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战场上的子弹、炮弹和粮食,都来自人民群众夜以继日的运送。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更好地发展自身、造福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材料一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对新生政权起到巩固作用的史事。
(4)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请你依据所学,将材料四“圆梦图”中的序号补充完整。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应该做什么?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龙山县第一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5 . 制度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历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探索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候,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材料二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A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A制是以地缘为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材料三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责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材料一确立的是什么制度?周王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A处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其主要特征。
(3)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个皇帝时期?根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统治者是如何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改组的?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龙山县第一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2024八年级下·湖南·专题练习
6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周恩来提出“向科学进军”正是有了这些科技战略的深入实施,才有了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与探月、“北斗”导航、载人深潜、大型客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1978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5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006胡锦涛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2习近平提出“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根据材料,归纳建国后我国对科技发展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例“两弹一星”的具体成就。
(2)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以“中国综合国力/中国国际影响力”为主题,拟定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测试卷01(期末真题重组卷)【测试范围:八下历史全册】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2024八年级下·湖南·专题练习
7 . 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第十条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材料二   1953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三   新中国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19571960下降(%)
粮食(亿公斤)1950.5143626.4
棉花(万担)3280212435.2
油料(万担)75423405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

材料四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材料五   2005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1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据材料一、指出这次改革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了把农民“组织起来”,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
(3)导致材料三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1977年中国农村存在什么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
(5)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期末测试卷01(期末真题重组卷)【测试范围:八下历史全册】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8 . 建立法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材料二   弗吉尼亚州的代表麦迪逊先生(说):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开,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要求;三者相互独立,则是保证它们分开的基本要求。如果行政官要讨好议会才能再次当选,依赖心就会使行政官独立不起……就会把议会弄成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

——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材料三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主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进行诉讼;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市民或商人。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引用的条款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文献?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些条款体现了什么原则?
(2)依据材料二说说麦迪逊认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开”有何作用?麦迪逊的观点最终在美国哪部法律文献中体现?此法律文献有何地位?
(3)颁布材料三的法令是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三法令说说该国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法令的颁布又是如何促进该国资本主义发展的?
(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2024八年级下·湖南·专题练习
9 . 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隋唐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和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在科举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隋炀帝和武则天各有何贡献?

材料二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2)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政策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造就了宋朝怎样的局面?

材料三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换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清朝文人徐大纯《时文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世人为什么会对凭八股考取功名的人作如此辛辣的嘲讽?明朝政府为什么只考“八股文”?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2卷引用:期末测试卷02(期末真题重组卷)【测试范围:八下历史全册】 -【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10 . 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生产工具的用途,并说明图四与图三相比有何进步性?

材料三   (清雍正帝)“朕现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以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摘自《世宗世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雍正帝的经济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材料四   我市某村的老王,在乡村经营了一家集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意兴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大学毕业后的儿子小王准备放弃城里的工作回乡创业,帮助老王打理生意,扩大经营,带领乡亲致富,造福乡里,不料遭到父亲老王的强烈反对。老王认为大学生回来当农民,给他丢脸了,没有出息。为此,俩人心情都很郁闷。

(4)标语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针对材料四所述情况,请你为该村写两条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朗朗上口)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