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58 道试题
1 . 教育赋能时代的发展,时代影响教育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开创儒家私学。
汉代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此外,汉代私学学生数量多,办学规模大。
唐代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整套的官学体制,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私学形式多样,出现家学教育、私塾教育等。
宋代在中央建立国子监和太学,提倡儒学。书院私学日渐兴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指出汉代统治者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措施。

材料二   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的大学课程先后发生了变化。拉丁文、希腊文、修辞、逻辑、历史、伦理等人文学科走进了当时的大学。随着自然科学知识的普遍发展,各门学科,如天文、地理、物理学、植物学和化学等,都逐渐地从浑然一体的科学中分化出来。

(2)根据材料二,概括14世纪后西欧大学课程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825年,曾鲁士实现义务教育制度。……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曾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到19世纪70年代末,德国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自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吏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涉及哪些方面?分析德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国家应如何推动教育发展?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2024年六月单元作业(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试卷-初中历史
2 .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卜甲
(商王武丁时期)

②青花玉壶春瓶
(明朝永乐年间)

③甘肃旱滩坡带字纸
(出土于东汉晚期墓中)

古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契刻文字(称甲骨文)进行占卜,占卜内容有战争、祭祀、天象等

造型庄重,纹饰素雅,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产自伊拉克萨马拉),色泽浓丽沉稳

以麻纤维为原料,纤维组织紧密,纸质细薄,制作工艺较前有很大改进

材料二

材料三   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不是对“一些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总结”,更不是“一些科技体系的尾声”,而是对不少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造性总结,是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高峰,是世界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峰。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

材料四

中华文明特性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
突出的统一性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
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

——摘编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文物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序。(写序号)任选一件文物结合所学说明其承载的历史价值。材料二中的哪一部著作记录有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三部著作的共同点。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并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创新发展的有利因素。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收网考)历史试题
3 .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某校九年级同学进行主题为“人民的力量”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根据材料概括曲辕犁和蒸汽机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新青年》的创刊宗旨。概括“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命运”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分析在法国大革命和俄国1861年改革中人民群众扮演的角色。
(4)绕“人民的作用”这一主题,请你从上述历史认识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从上述历史事实中选择两个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4 . 古今中外,农民的处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农民的处境如何?

材料二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图1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材料二中的文字材料与图片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内容?请任选其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该事件给农民带来的变化。(注意:史论结合)

材料三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编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在农村推行的举措及成效。并分析邓小平的举措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柳州市第十三中学中考四模模历史试题
5 . 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石,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同学们围绕“国家统一”开展探究性学l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任务一知识梳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巩固统一的措施(部分)

朝代措施
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派蒙恬北击匈奴。
汉朝推行“推思令”:建立刺史制度: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设立西域都护。
唐朝以民为本.以农为本.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金域公主入藏: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因地制宜,设置澎潮巡检司、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北庭都元帅府。
明朝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册封达赖、班禅;雅克萨之战;设置驻藏大臣、瞩厦、伊犁将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迎接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整理自部编版历史投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主要从哪些方面巩固统一?请概括其主要方式。
【任务二图片分析】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拟一个主题。并指出图2、图3与哪一构想有关?
【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国家统一”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笔记二笔记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下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国家统一”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柳州市第十三中学中考四模模历史试题
6 . 在中国和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面临着统一与分裂的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末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为全国大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渴望统一,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结束战乱,出现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局面。当时的秦国,因为改革比较彻底,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它所拥有的疆土已经超过了其他六国,综合国力最强。再加上这时有嬴政、李斯、王翦、蒙恬、尉缭等一批有作为的君臣,所以时人形容说,秦国要扫灭六国,就好比从灶台上吹灰那么轻易。统一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历史趋势。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

——摘编自宁欣主编《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材料三   林肯在废除奴隶制和维护联邦统一的战争中,顺应时势,排除障碍,推动了美国北方走向胜利,完成了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关系到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中,林肯不仅使美国南北双方在政治上统一了起来,在经济上也成为一个整体,而且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这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从而使美国能在南北战争后不到30年的时间内,工业生产总值迅速跃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何华《论美国内战中的林肯》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的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哪一项统治措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林肯“推动北方走向胜利”的举措。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内战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以“国家统一”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两个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收网考)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见证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奋进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工程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一汽在长春开工建设。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词并签发了“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建设一汽,从1953年起,举国上下向这里输送来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同时,苏联对一汽的建设和投产也给予了全面的援助。经过三年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一汽终于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摘编自梁骁、王宁《“共和国长子”生长录: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一汽”诞生》

材料二   1980—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表(单位:万辆)

年份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3年
产量22.251206.9118263016

材料三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实现汽车强国目标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完善激励、保护创新的制度,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和国长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汽车产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如何才能实现“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何建议?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南宁市银海三雅学校中考模拟(四)(收网考)历史试题
8 .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部分)

年代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瓦特的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1785年用于棉纺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800年,英国全国已有蒸汽机321台,总功率5210马力,1825年增至15000台,总功率375000马力。

——摘编自刘祚昌《世界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瓦特蒸汽机解决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辅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作用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柳州市第十三中学中考四模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伟大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部分史实:

历史时期相关史实
红军长征在湘江战役中,红军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领战士肩负掩护任务,奋勇抵抗十几倍于己的强敌,鏖战四天五夜,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伤重被俘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原。
抗日战争1940年,担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率部参加枣宜会战。其所部遭到日军优势兵力包围,双方冲杀十几次,战事异常激烈,他在与日军激战中负伤,战死沙场。
卢沟桥事变后,马本斋联合同村青年,在家乡河北献县组织回民义勇队抗击日军入侵,令日、伪军闻风丧胆。后来,这支军队改编为八路军翼中军区回民支队,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一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
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占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文艺界通过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改革开放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并且向国家交了公粮
深圳原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初中统编版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等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红军长征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抗日战争中,枣宜会战和回民支队分别在哪些战场进行抗战?归纳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以上材料中,指出小岗村“包干到户”的做法后来发展出来的政策以及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个(除深圳外)。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或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并结合史实论述这一精神内涵。(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题
10 . 对外交流促进世界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情况(部分)

时期对外交流
汉朝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良种马、香料、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唐朝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
明朝他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只是在一系列的地理发现之后,欧洲人才走出欧洲,面向世界,才开始有了整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地理大发现恰逢其时,它给欧洲商品经济拓宽了市场,给原本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提供了十分广阔的活动场所。

——摘编自陆伟芳《西欧商品经济大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作为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坚定推动者,有能力、有责任超越分歧和束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法方以明年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加强相关领域合作。

——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6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这条道路”的名称。唐朝和明朝的“他”分别指谁?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请列举“地理大发现”的一例史实,并概括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推算中法建交的时间。中法两国具有哪些共同点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4)综合上所述材料,归纳促进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因素。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年九年级下学期6月中考历史适应性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