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1 道试题
1 . 观世界风云,寻破解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9月13日,第77届联合国大会拉开帷幕。大会以“分水岭时刻:以变革方案应对相互交织的挑战”为主题,重点关注在复杂危机交织的世界中如何凝聚全球解决方案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可持续环境管理和安全。联大主席克勒希呼吁通过变革来应对全球挑战,通过团结、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来寻求解决方案,并敦促世界领导人共同努力应对人类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包括乌克兰战争,在“深刻分歧”之间搭建桥梁。

——摘编自2022.9.14央视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2与图1相比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亚洲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举例说明世界各国面临的“相互交织的挑战”有哪些。并谈谈各国在“分水岭时刻”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5月毕业考试九年级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从现有史料看,日军在华军事测绘活动至晚始于1873年。……1878年底,日军参谋本部成立后,时任“管西局”(负责朝鲜至中国沿岸谍报工作的部门)局长的桂太郎上书山县有朋参谋本部长,认为:“现今弄清清国、朝鲜沿岸旭志和地图,供有事之日参考,应为当务之急。因此需派遣若干有能力的将校赴清国。”明确提出了收集地理情报的建议。

——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

材料二

黄继光

钱学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盗测活动所造成的影响。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为捍卫国家安全分别做出的重要贡献。
(3)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维护国家安全的最根本保障是什么?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5月毕业考试九年级文科综合试题-初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材料一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部分学习笔记。

笔记一: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笔记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二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6个领域、30个方面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各方面提出190项重大举措,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具体部署。

——摘编自《人民论坛》

材料三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民法典破空而出,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摘编自光明网《民法典,书写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1)指出材料一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并说明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什么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美国国会最终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联,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在随后的会议上,美国借助其逐渐上升的实力,巩固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实现了美国构建远东太平洋地区新秩序的意图。

——摘编自陈晨《霸权的迷思:浅析美国霸权的困境》

材料二   二战后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关系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这是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西欧对美国的依附关系;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西欧从反对美国的控制、争取独立自主进而发展到与美国竞争的关系。

——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材料三   对欧美国家而言,建构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价值观共同体”是符合其共同利益的。但也面临多重挑战,这是因为,欧美国家实际上所做的是通过“普适性”的价值来获取“排他性”的权力,延续自己在全球化时代的“领导地位”,这不符合历史潮流。

——摘编自田德文《解析欧美关系的道义基础》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关系的演变。结合所学,分析它们关系演变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欧美国家共同的利益是什么? 结合当今政治格局的趋势说说,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做法不符合历史潮流?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1921年中国部分民族企业。

行业企业名称经营者地点
面粉福新面粉公司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上海
酿酒张裕酿酒公司张强士(华侨)山东烟台
火柴鸿生火柴公司刘鸿生江苏苏州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先天不足”的病症。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试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三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6 .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某校组织学生以共和国七十五周年礼赞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请你来参与。

【活动一:分组】

组别

名称

第一小组

共和国法治建设组

第二小组

共和国道路探索组

第三小组

共和国时代英模组

第四小组


(1)根据活动一表格的分组情况,请你为第四小组命名。

【活动二: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共和国法制建设

1954年9月20日下午,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五四宪法”的制定,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纪元。“五四宪法”由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历时七个多月,随后又进行了三个月的全民讨论,累计有1亿5000多万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五四宪法”的制定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

——摘编自殷泓、王逸吟《17个“第一次”告诉你人大制度如何走来?》

(2)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五四宪法”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共和国时代英模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请你归纳他们成为时代楷模的共同原因。

【活动三:成果与展示】

(4)通过上述活动,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成果展示方式。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始终结合国情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在挫折中反思】

材料一

图A   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

图B《南昌起义》(绘画)

离开了先生(苏联),学生就自己学。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18卷


(1)中国共产党从图A事件中汲取了怎样的历史教训?指出图B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结合1921—1934年的史事,谈谈你对毛泽东曾说的“有先生(苏联)有好处,也有坏处”的理解。

【在探索中奋进】

材料二

图C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图D 人民英雄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农村面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加大生产要刺供给以及妥善处理城乡关系,推动了我国料业农村持续向好发展。

——摘编自李浩然、马万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演变研究》


(2)中国共产党在图C历史事件中的态度如何?举出一例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改变我国落后的农业农村面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努力?

【在改革中蜕变】

材料三

1978—2021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单位:亿元)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整理
                         图E

当今世界范围正在兴起新的技术羊命,形势发展很快,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抓紧机会,迎接挑战,使我们的企业和各项生产建设具有吸收和消化新技术的更强大的能力,我们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在经济上、技术上赶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要做到这点,又非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可。如果城市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跟不上,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这个正确方针的贯彻,各个企业以至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肯定也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摘编自关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3)材料三图E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三,归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

【在奋斗中圆梦】

材料四

图F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观点正确、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符合逻辑)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____(人物)创立了图A所示制度;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____(地名),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1727年,清朝在图B中①所示区域设置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图C事件发生于____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材料二   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统治者受汉文化影响,在建立政权一统的同时,还建立文化思想方面的统一,实现真正的“大一统”。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颁《即位诏》于天下,明确宣布新政权参用中原王朝的传统体制。次月,即采用中原王朝建元之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诏告天下说:“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轮元’之义。”元王朝巩固并扩大了中国历史上的边疆,加强了版图内的统治和管理。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统一多民族国食的发展角度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9 . 实现近(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图A                                   图B

材料二

1954年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历史任务后,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我国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以此次会议为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和民主化。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共和国的足迹》

图A                                               图B

材料三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图A “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图             图B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指出材料一图A是中国近代哪一次列强侵略战争留下的创伤,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救国救亡运动兴起的背景。列举一例图B所述失败的政治运动。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2)依据材料二图A所示内容,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图B所示歌词所反映的民族大团结盛况得益于我国哪一项民族政策的推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大团结的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图A,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变革和制度建设两个角度,用史实说明图B中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请为材料四拟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感悟。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对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放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图A                                                                         图B

材料二   1929年发端于美圆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芰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给美图和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重塑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分裂,改变了一战后以战胜国和战败国来划分的格局,开始以民主和极权来区分不同的国家,而社会主义苏联经济在大危机中风景这边独好,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

——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彰响》

(1)依据材料一图A,归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观察图B,指出美国人口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趋势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罗斯福于哪一年就任美国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史事说明经济大危机“重塑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
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苏联经济在大危机中风景这边独好”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苏联模式的看法。
(3)指出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综上所述,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趋势下,谈谈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