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2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早年追随黄巢,征战岭南等地。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后,他先后与唐朝军队交战。后来他以同州防御使降唐。907年,他废黜唐哀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指出材料一中的“他”的名字。

材料二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共十个政权。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摘编自《中国历史》

(2)材料二所所述“这一时期”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权的开国君主都是什么身份?

材料三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朝廷急遣□□□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其率军回师开封,即皇帝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名字。

材料四   这一政策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立国政策之一。它实施的目的是防止五代以来武将操纵国家政权的行为,以文臣抑制武将,加强中央集权。当然,这一政策对宋代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也不能小看。宋代在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方面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宋代文明在世界上产生过重要影响,这也与这一政策导向有密切关系。

——摘编自《青海社会科学》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的“这一政策”是什么?宋朝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前,某中学七年级一班开展了“走近唐太宗”主题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有同学搜集整理了唐太宗的相关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一   李世民统治时期,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在经济上,薄赋尚俭、重视农业;亦致力复兴文教……。经过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出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治世景象。

——摘编自《李世民传》

材料二   630年三月,四夷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太宗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各族的“天可汗”

——摘编自《唐太宗李世民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治世”历史上称做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获得“天可汗”称号的原因。

【思维共鸣】

同学们研讨后发现: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有许多重要的大事青史有名。

(2)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贤臣一位。举出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在民族交往交融和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史实各一例。
(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用一句话评价唐太宗。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两篇社论。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

(中国)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摘编自《人民论坛报》社论

(波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篇社论共同论述了哪一件史实?概括这件史实的国际意义。

材料二   见下列老照片。

(2)老照片能记录历史的瞬间。根据材料二的老照片,指出它们共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实质和其基本完成后的重大意义。

材料三   见下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中央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3全国农村基本上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7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013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根据材料三、请你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表。

19431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摘编自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摘编自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解决香港问题与哪一伟大构想密切相关。

材料二   见下列报纸。

(2)材料二所示报纸报道的两个重大事件相距几年?上述报纸所报道的重大事件的共同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较早冲破旧体制限制,自发采取“包干到户”的地区。1982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三   自1980年下半年开始,4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仅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1983年与,1978年相比,深圳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增长10倍多,外汇收入增长2倍。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工业类型),材料一图A中①处是我国在长春建设的________(工厂),在这里,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被生产出来;我国在对图B所示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________年初,该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改革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在经济特区实施了哪些优惠政策。并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作用。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上邑中学、豆家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某次会议,大会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了今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为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良好开端。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把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写在党的旗帜上,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守正创新的使命担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1)材料一中的“某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后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该会议召开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并概述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该会议在党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3)依据材料三中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并指出示意图中的“奋斗目标二”的具体内容。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上邑中学、豆家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表。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北宋中期,全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46处,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宋代城市打破坊与市的界限和时间限制,商店可以随意开设。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肆,里面有“勾栏”、酒肆、茶楼。宋代手工业者、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他们及其子弟可以进入官立学校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著名科学家沈括、苏颂等也都是进士及第。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水平达到最高峰的朝代。并列举该朝代的两项重要科技或发明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繁荣的表现。
(3)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请列举两名著名的宋代词人。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明代自武宗朝开始,越来越多的士人参与了对小说等俗文学的理论推扬、实践创作和传播。下层文人也都加入俗文学的创作和传播中来。

明代是中国印刷事业的鼎盛时期,刻书业非常发达,其刻书地区之广、机构之多、数量之大、工艺之精都远远超过了它以前的各个朝代。明代中后期,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他们除了追求物质享受外,也有精神娱乐的需要。在这种大背景下,对小说等俗文学的趋之若鹜便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一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小说发达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以下是明朝时期三部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目录(局部)。

目录一

目录二

目录三

第43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71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72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间东京
第73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59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府
第60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61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目录所出自的小说名称。再分别指出其各自作者。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只有这一制度刻意显示了公平公正。这一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对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十分有利,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先生称这一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

材料二   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双重之异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行省制度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式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在中央对政治制度改组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为了监督臣民还设立了什么机构?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依靠强大的国力,大力发展海军,建立起强大的特混舰队。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容的大国,有1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郑和曾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摘自《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条件与科技保障》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时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材料二   明成祖派遣了一系列使团去访问那些潜在的朝贡国,规模最大的海外航行发生在1405年到1433年间,率队者是他的忠仆之一、身为穆斯林的宦官郑和,第一次远航时,巨大的船队集结了二万七千人,分乘62艘大船和225艘小船,其中最大的一艘长度达440英尺,前三次航行最远到达印度,第四次远达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后三次则到了非洲的东岸。

——摘编自伊沛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材料三   见下图。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戚继光为何受到人民怀念和景仰?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历史上澳门曾被哪个国家的殖民者侵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