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7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 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生在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摘自《世界史(以文明演讲为线索)》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如图)。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该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出现现代化。英国迅速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实现“权利”诉求和“人权”伸张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示反映的现象。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示意图》

材料二   菲律宾马克坦岛纪念碑正反两面的文字(部分)正面: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反面: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死于此地。他是在与马克坦酋长拉普拉普的交战中死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只……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行就这样完成了。

(1)识读历史地图,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经过。(要求:描述完整的航行经过,包含关键的时间、地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纪念碑正反两面简要评价麦哲伦。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哲伦探寻新航路的看法。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格

时间

事件

影响

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8月26日颁布《人权宣言》宣告了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93—1794年雅各宾派统治法国陷入恐怖时期
1799-1815年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奴役了当地人民

——据[美]佩里《西方文明史》编制

(1)简述材料中“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的影响。
(2)黑格尔根据法国大革命的历程得出结论:“法国大革命追求的是自由和人权,得到的却是恐怖统治与拿破仑专制”。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4 .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

1911年4月

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A发动_____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B_____成立

材料二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和三民主义的内容。
(2)在材料二表格中的A.B处分别填入相应的事件或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请你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如图

材料二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在物资体制方面,全国重要的生产资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煤炭、汽车等数百种物资,都由中央统一分配……企业不能自主地选择原料、材料和90年设备。在劳动工资制度方面,实行劳动力的统一分配,企业不能自主地招聘和解雇职工。企业自身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生产和经营的成果与企业和职工的收入没有必然的联系。

——摘自《时代浪潮中的思考》

(1)据材料一、描述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综上所述,指出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新唐书》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四   

(1)材料一描述了哪一封建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两幅图片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农具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交子出现的原因。
(4)材料四中的图片是宋朝的瓷器。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哪个地方?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7 . 某校“民族关系”学习小组通过多种方式来研究唐朝以来与西藏地区关系的发展。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唐太宗的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首都博物馆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备受瞩目。在第四单元“和同一家”展出了著名的历史画卷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

(2)结合所学,说出展品《步辇图》(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为了论证这个观点,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请将它们与各自佐证的结论的字母填入对应资料后面的括号中。
资料结论
《汉藏史集》记载,纳里速古鲁孙和乌思藏四茹共有户口36453帐,其中纳里速和藏地为15690帐,乌思为20763帐。(   A:元朝设立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
《元史.百官志》:“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B:元朝在西藏建立起各级地方政府机构。
《萨加世系史》:“每二十五小户为一大户,每两个大户为一个马头。每两个马头为一个百户。每十个百户为一个千户。每十个千户为一个万户。每十个万户为一个路。每十个路为一个省。”(   C;元朝对西藏户口进行了清查和统计。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8 . 改革开放的实施使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某班展开主题活动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一】搜集报刊图片——评析文章内容

新闻评析: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图一
图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仿照图一评析示例,对图二内容进行评析。

【活动二】中共会议年鉴——书写发展奇迹

会议内容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七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中共十九大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中共二十大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据材料和所学,概括以上会议的共同作用。
(3)概括以上活动所反映的历史学习主题。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唐代诗人杨炯在诗中写到“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而宋代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代也有谚语;“做人莫做军。”

材料三   宋朝主干力量来自于当时发达的文官制度。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很大程度上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没有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事件。

——费正清《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问题,宋太祖采取了赵普所开出的“药方”,即“三大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序号内容补充完整。
三大纲领具体措施共同作用
稍夺其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设置牵制知州____
制其钱谷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财赋由收归中央
收其精兵解除节度使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定期换防
(2)根据材料二、说出宋人观念的转变与宋代推行哪种国策相关?并根据材料三说明,这种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曲《歌唱祖国》和《我为祖国献石油》

1950915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时任天津音乐工作团团长的王梓在北京遇见一队少先队员,举着花束,吹着喇叭,打着小鼓,雄赳赳气昂昂地从天安门走出来,一下子得到灵感了。《我为祖国献石油》歌词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
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
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
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
……
歌曲于1964年发行,发行后激起了石油工人的普遍共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致力于祖国石油工业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别概括两首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据所学说说歌曲二中“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自豪”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曾使国家遭遇了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解决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邓小平同志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指出,中国自己要认认真真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中共十四大将中国带入到更深更快的变革之路。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遭遇的严重挫折”。概括中共十四大将“中国带入到更深更快的变革之路”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经验。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